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1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三十三卷目錄

 福州府部彙考一

  福州府建置沿革考

  福州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福州府星野考

  福州府山川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三十三卷

福州府部彙考一

福州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

本府

《禹貢》為揚州域。周始入《職方》,稱八閩。初,夏少康封庶子無餘於會稽地,南至海郡,其封內也。無餘傳至無疆,楚滅之。秦滅楚,置閩中郡。漢初,封無疆七世孫無諸為閩越王,都冶,即今越山南冶山。武帝時,閩越與東甌數治兵相攻。元封元年,詔徙其民於江淮間,後竄山谷者稍出,自立為冶縣。漢因置會稽南部都尉「制之。」 建安初,始有候官等五縣。吳永安三年,置建安郡。晉太康以候官為晉安郡,隸揚州,改隸江州。劉宋泰始改晉平郡。梁天監改南安郡。陳永定元年,升為閩州,刺史領之;光大元年,改豐州。隋開皇改泉州。大業元年仍為閩州,尋又改為建安郡。領縣四,曰閩,曰建安,曰南安,曰龍溪。以閩為治所。唐武德元年,改建州,六年,復為泉州。景雲二年,復為閩州,置中都督府。開元十三年,始稱福州。天寶元年,改為福州長樂郡。隸江南東道,轄縣十:閩候官、長樂、福唐、連江、長溪、古田、梅溪、永泰、《尤溪》。上元元年,置節度使,開府其地,尋罷節度,置郡、團練、觀察、處置使。乾寧三年,觀察使陳岩卒,復以王潮為節「度使,統其軍曰威武軍。」 潮卒,審知代立。梁初為大都督府,其後王氏僭號,改元號長樂府。王氏滅,并歸吳越。周廣順元年,改彰武軍。宋初,復為威武軍。轄縣十二:閩、候官、福清、古田、永福、長溪、長樂、羅源、閩清、寧德、懷安、連江。屬兩浙西南路。雍熙二年,改屬福建路。大觀元年,陞帥府。元至元十三年,改福州為路。明洪武二年,改路為府,屬福建布政司,轄縣十三:閩、候官、懷安、古田、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福清、福寧、福安、寧德。成化九年,陞福寧縣為州,不隸郡,以福安、寧德二縣屬之,轄縣十。萬曆八年,省懷安縣併入候官,止轄縣九。

皇清因之。

閩縣:附郭。

在府治東南。本東漢候官地。吳屬建安郡。晉太康中,析置原豐縣,屬晉安郡。隋開皇十二年,改為閩縣。唐開元十三年,置福州,郡縣隸焉。五代偽閩改為長樂縣,尋仍舊。宋、元及明皆為閩縣。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里。

候官縣:附郭。

在府治西南。本漢冶縣地。建安初,析置候官縣。吳屬建安郡,晉屬晉安郡。隋省入閩縣。唐武德六年,更置於州西北江滸,今候官縣市。貞觀五年,復省入閩縣。嗣聖十九年,復置。貞元洪水漂沒,移入城。元和二年,復省,五年復置。五代偽閩改為閩興,以長樂為候官,尋復舊。宋、元迄明仍為候官。

皇清因之。

古田縣

在府城北二百八十里。本晉候官縣山峒。開元二十七年,都督李亞丘奏立縣於雙溪之匯,屏山之南,後又析候官、尤溪二縣地益之。宋太平興國初,轉運楊克讓遷水口。端拱元年,復舊治。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四十八里。

閩清縣

在府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本漢候官縣地。唐貞元中,觀察使王翃析候官縣北十里,置梅溪場。五代梁乾化初,為閩清縣。宋、元、明仍舊。

皇清因之,編戶八里。

長樂縣

在府城東南百餘里。本隋閩縣地。唐武德六年,析置新寧縣,在今《敦素》里之平川,尋改為長樂縣。上元初,移吳航頭。元和三年,省入福唐縣,五年,復置。五代偽閩改為候官縣,以閩縣為長樂,後以長樂為安昌,尋復舊。宋、元、明仍為長樂。

皇清因之,編戶三十二里。

連江縣

在府城東北九十里,本隋閩縣地,晉太康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