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1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縣移連江之北。又宋嘉定間,知縣陶武有《連川志》十卷,知是江名,非連接江水也。源出羅源玉土溪黃柏潭,舊懷安縣桃洲、密溪三派合流至縣前,環抱如帶,東流入海,又名岱江。其濱有漁滄潭,古有石刻「漁滄天乙」 之門。

《蟾步江 》江濱有石馬石,屹立如馬也。

財溪 上流有潭,亦名「財溪。」 潭峻岸翳霧,相傳有龍居焉。

東塘湖 隋開皇中,邑人林堯捨田為之,周二十里。

松皋潭 中有龍潛,旱禱輒應。

浮洲 臨江,夷曠可居,洪水不沒。

洑沙 在縣東二里許。漵擁洑流,久成沙地,今為附郭一闤闠矣。

解醞泉 在秦川鏗泉堂之側,洌可解酲。「傅公井 」 在儒學東北隅尼山下。宋令傅伯成所鑿。

羅源縣

群玉山 在縣右二百步許。萬石森然,右有石突起,為章突洞。唐章壽修煉之所也。

文殊山 ,在群玉左隅。邑宰林確夢巖間電光四起,明晨往視,見石罅中有文殊像,遂構殿居之。

尖山 在群玉北,有王家林。嶺下有石如棋局,相傳仙奕之地。

蓮花山 山形如蓮花,又名「南山」 ,中有聖水寺,下有水陸寺,即舊縣址,五代周顯德四年建。明建文初,令傅希悅修為公館,後圮。成化三年重建為寺。內有井泉,甚清洌。有普陀峰、筆硯峰、龍虎巖、仙源泉、彌陀石、玉井、金鐘潭、棲雲洞、眠鶴亭。洞有井泉,可愈疾。

四明山 一名毒火,其峰凡四,故曰「四明。」 相傳赤松煉丹之地,舊常有人聞絲竹之音。今石碁局猶存,上粘牡蠣殼。茂林中有石澗,又有泉曰「窪泉」 ,暴雨不溢,是生釣絲之竹。

羅漢山 ,羅漢水出焉。

登高山 狀如伏象,上有巨石坦平,石上舊刻「清賞」 二字,環植佳木,邑人登高於此。上有「晉塚」 三磚,各印。永康元年始改晉郡為「晉邦」 ,凡十一字。山旁有普賢庵,雅有奇勝。有天慶觀、八仙亭、普賢堂。

鐵障山 ,二山相連,金鐘如鐘,鐵障如屏。宋余元太居此山下,常來道先賢事跡,名曰《鐘障佳話》。

松崎山 山有仙人跡,曰仙人石,昔有仙人遊此。元泰定中,刻「清賞」 二字。

福原山 中有龍湫,與金鐘山龍湫相去二十餘里,而泉脈相通。

萬石山 山多黑石,有如盤者,有如籠者,有如鼓者,邑稱奇觀。

烏巖山 :在海濱,下有網門。

簾山 在縣東濂澳,其石如簾,前後有石筍、「仙人跡」 、感夢泉山、羊鼻石、虎雙石、文筆峰、馬鞍山、通濟橋,與簾山為十奇。

金粟山 五代唐時建金粟寺。有妙喜洞,刻「妙喜洞」 三字於山半。

仙茅山 ,兩山相連,大而且峻者曰「大茅」 ,小者曰「小茅」 ,徐登常採茅根。其上有泥鼓、棋鼓石,其巔有羅喜洞,多奇石,環者如垣,敞者如壇,級者如磴,窪者如盆。有泉無源,汲之不竭,登煉丹所也。

洞宮山 ,距仙茅四里許,自武夷發脈。山高三百八十步,下有神姥石。《舊記》云:「昔有仙姥來自羅源,所踐之跡,入於盤石。」

陳洋山 山前有小童一峰突出,如童子拱立,或云「昔有神童出峰下。」

「橫峰 」 其地險絕,上有龍潭,可禱雨。

鰲峰 上一石如鼓,宋景祐間自鳴,有豐年之應,後凡鳴輒稔。

上梅嶺 下有鯽魚嶼,狀如鯽魚,在平田中,高丈許。其旁又有下梅嶺。

龍興嶺 嶺旁有澩泉,從石罅中出。澩,胡角、呼駕二切。《爾雅》:「夏有水,冬無水,曰澩。」 蓋此泉夏湧冬涸。

呂洞嶺 在東南里許。嶺有巨石,中一白痕,如劍跡,不染蒼蘚,如洞賓掛劍然,故名。

匹石巖 在匹村。一石突出,高數十丈,下有精廬。僧秀者,常見一道人來遊,啖以鮮筍,因朗吟曰:「天風扶我上崔嵬,此是登臨第二回。長嘯一聲川谷應,山靈知是道人來。」 吟畢,以手懸石,作「回仙巖」 三字。秀自此絕煙火。後亦飛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