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1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廊其後隙地為「吏廨。」 萬曆二十八年,大門及兩廊房科復火,署印同知鍾大咸重建。

皇清順治十八年,樹楔燬於火,申明「旌善」亦廢。

清軍海防署 、糧捕署 俱在儀門外東;理刑署 在儀門外西。今裁。

經歷司 照磨所 俱在堂左右。

司獄司 在大門內

總督部院 在布政司之南,原按察司署。順治十八年,總督李率泰移駐於此。

巡撫部院 在嵩山之麓。明嘉靖三十六年建。末年燬於火。隆慶元年重建。萬曆三十九年,巡撫丁繼明修。

皇清因之。

巡按察院 在仙塔光澤坊內,明成化間建。

皇清順治十八年,奉裁,改為「總督公署。」後《耿繼茂》奉。

命自粵移鎮居此;因火燬,改造為府。

西察院 在三山驛之右,今廢。

承宣布政使司 ,當三山之中,後枕越山。晉郡守嚴高建為刺史衙。唐為都督府。五代梁為大都督府。元為中書省。明初,改為承宣布政使司。

皇清因之。左、右布政使宅在堂西儀門。舊有樓,歲久。

《傾圮》康熙二十年,重建。

督糧道 ,在司堂西北隅,原在儀門外西偏。分守武平道 、清軍道 ,俱在司儀門外東偏。今俱廢。

提刑按察使司 在都司舊署。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儀門火,按察使趙進美重建。

經歷司 照磨所 俱在「司東衛巷。」

檢校廳 《在儀門外》之西。

清軍驛傳道 在布政司儀門內西偏,原在冶山南。

提督學政道 在城南府學大成殿後,係舊南察院署。原在烏石山北,改「五經書院」 為之,後以其地為文館。

皇清初,文館燬於火,地廢為「城守營」,乃於署中《寘東》

西文場

屯田水利鹽法道 :在芝山西,今改為「公館。」 分巡武平道 :在撫院之西,後改為憲臺。康熙十七年火。

都轉運鹽使司 在布政司之西。明洪武元年建,後燬。康熙二十三年重建。

水口分司 、黃崎分司 俱在司內。

批驗所 一在竹崎,一在閩安鎮。

海防督捕署 在烏石山東北,舊係提舉司。明萬曆間改為公館,後改杉洋通判署。

貢院 「在將軍山東北,先在譙樓東,明洪武十七年改建於城南。」

鹽倉 在南臺。宋天寧寺舊址。

三山遞運所 在「三山驛」 之前,今官裁。

常豐倉 在府治西。明洪武七年建。其地即偽閩羅漢寺。弘治間,鎮守鄧原琉球饋之金,不受。增建三厫。今仍之。稅課司 在安泰橋西。明洪武七年建。

陰陽學 ,在譙樓西。明洪武十八年設,今廢。醫學 ,在譙樓前。明洪武十八年設。景泰三年,鎮守來住重建,今廢。

僧綱司 《寓開元寺》。

《道紀司 》寓城隍廟。

閩縣治 在九仙山麓,縣學前。原在府治東南「秀寔鋪」 ,明洪武初建。中為正堂,左為典史廳,堂之南為中門,析而東向為大門。《申明》、旌善二亭在大門外。庫在堂之西,獄在中門內之西。知縣、縣丞宅皆在堂北。東南為典史宅,又南為土地祠,六房列堂下左右廊。吏廨在西南隅。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縣周雍時移建縣治於本學後。

改教諭訓導宅為署

毋嶼巡檢司 在嘉登里,今改住省城。

閩安鎮巡檢司 在江右里。

閩安鎮稅課局 在江右里。明洪武三年建。江南河泊所 在嘉崇里。明洪武十六年建,今廢。

豫備倉三 ,一在庫之西,一在光德里,一在常豐倉畔。又舊有義倉三所,在永慶、環珠、崇賢里,今廢。

常平倉 在「開元寺。」 明督撫軍門金學曾建,今廢。

公館二 :峽山公館、大義公館。

養濟院 ,在東門外易俗里官窯廠,為屋三十七間。

候官縣治 在府治官賢坊,明洪武三年建。中為正堂,左為縣丞宅,南為典史宅。大門折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