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數十里。

《閩書》:「唐末有樵夫楊者,南安縣崇安里人。採薪高田, 遇二仙奕予以桃,食其半,半欲遺母,中途失之,三日 耳,歸家三歲矣。後神氣靈異,能見垣一方。王審知夫 人病瘡灸立愈。王大加爵賞,辭不受第請為里人濬 陂七里許,通九溪以溉田,今自家陂是也。後治藏是 山,曰:『吾昔觀奕於此,一日有七道士訪之,樵夫設賓』」 主,談對甚歡。比送出,俱化鶴去,樵夫亦化以是日。今 子孫居山下,鄉人歲歸禾一束,曰「以《報恩陂》。」

羅裳山東有玉髻峰,下有畫馬石。唐末羅隱乞食山 下,山下人侮之,隱乃畫馬石面,每夜出食人禾,追之 則見馬。復入石山下,人乃禮焉。隱為畫椿繫馬,馬不 出矣,今其跡暸然。

橫山南有「畫船浦。」浦,沙地也,而有船痕,帆檣皆具。雖 夜掘土除之,明日沙平,其跡復見。其日南風,則帆檣 向北。

南安縣南靈秀山,閩王延鈞母家在焉。母黃姓,黃滔 之家也。父曰訥裕,仕工部侍郎,王審知聘為妃。及延 鈞僭號,追崇曰后。龍啟二年十有一月癸丑,延鈞來 謁黃氏家廟,次日登是山,見峰巒峭拔,因改號「美女 峰」,已見第宅週迴甲乙翼翼,有錦繡之飾,因名里曰 錦里,驛曰錦田、居曰錦地,谿曰錦谿,墓院曰「錦院。」次 日曉起,問黃家人曰:「夜來窗風剪剪,瓦霜稜稜,地如 斯時,暫乎?常乎?」有人對曰:「茲地濱海,遇秋之日,如城 郭之冬也。」延鈞乃命沿海居民屋瓦悉得黏土,山頂 設帝座,置離宮,山石刻萬歲龜、千年鶴。延鈞又命鐫 書於山曰:「凡登山有道,徐行則不困;措足平穩之地 則不跌。」

德化縣惠民里下碧村,有一農夫耕於野,婦饁之。適 飯有沙,怒其婦毆之。遇值張道人過,見之,為勸止,道 人一頓足,地震曰:「沙去矣。」今環村五里許無沙。 安溪縣太湖巖,宋有道人張道源者,自德化來居。道 源初居德化龍湖山。龍湖一名太湖,道源居此,以太 湖名,巖仍舊隱也。其起手建巖時,邑有巨室,山多杉 木,道源往施巨室,曰:「視木末折者,即以奉君。」亡何,風 大起,木盡折。既得木矣,又莫之致,乃自山頂湖中挺 出。匠告曰:「木足矣。」遂止。今木頭半挺尚在湖中。安溪 稱三巖之奇,曰:普足搆清水自出米,法勝搆太山自 出瓦,道源搆太湖自出木。

永春樂山之東,有橘一株,隨人取食,如懷橘而歸,則 袖中變為蛇蝮,人號為「東臺仙橘。」

永春樂山龍潭有人釣一魚,忽變為雙髻嬰兒,其人 擲釣而去,人號「北臺神魚。」

德化寶藏寺未建之時,有牧者繫牛於此,忽有一人 追之,須臾不見。後即其地掘之,得洪鐘,扣之,其聲鍧 然,聞於數里。鄉人為蓋寺,故以「寶藏」名。

伯華者,明成化時人,屠者也,得道術。晝雷,兒童掌中 伸之有聲,市中兒悉出錢與買,伯華得錢,鬻食自飽, 散其餘以給市人。有郭姓者,為郡小吏,太守熊尚初 喜之。汀賊至,太守出兵與戰,吏當行,伯華告其父曰: 「亡往也,昨見太守領兵出城,皆喪元鬼矣。」父曰:「府公 欲之,焉避害」伯華?倏忽使其兒暴下,用是得免。伯華 與郭善,遺之青石曰:「雷石。」小兒有病,就雷石磨水飲 之輒愈。今郡中旱,則迎伯華禱之,以能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