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仙世界;水簾遮室佛家風。」時人賞之,以為能點出「山 中眼目」云。

《百丈山記》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許,右俯絕壑,左控垂崖,疊石為磴十 餘級,乃得度山」之勝,蓋自此始。循磴而東,即得小澗, 石梁跨於其上,皆蒼藤古木,雖盛夏亭午無暑氣,水 清激,自高淙下,其聲濺濺然。渡石梁,循兩崖曲折而 上,得山門。小屋三間,不能容十許人。然前矙澗水,後 臨石池,風水兩峽間終日不絕。門內跨池,又為石梁。 度而北,躡石梯數級入庵。庵卑狹迫隘無足觀,獨其 西閣為勝。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閣下,南與東 谷水並注池中。自池而出,乃為前所謂「小澗」者。閣據 其上流,當水石峻激相搏處,最為可玩。乃壁其後,無 所睹,獨夜臥其上,則枕席之下終夕潺潺,久而益悲, 為可愛耳。出山門而東十許步,得石臺,下臨峭岸,深 昧險絕。於林薄間。東南望,見瀑布自前岩瀵湧而出, 投空下數十尺,其沫如散珠噴霧,日光燭之,璀璨奪 目,不可正觀。臺當山西南缺,前揖蘆山,一峰獨秀出, 而數百里間,峰巒高下,亦皆歷歷在眼。日薄西山,餘 光橫照,紫翠重疊。旦起下視,白雲滿川,如海波起伏, 而遠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或湧或沒,頃 刻萬變。臺東徑斷,鄉人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於 其東。水旱禱焉,畏險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觀者,至 是則亦窮矣。余與劉充父平父、呂叔敬表弟徐周賓 遊,既皆賦詩以記其勝,余又序次其詳如此。而其最 可觀者,石磴、小澗、山門、石臺、西閣、瀑布也。

《遊方廣岩記》
張世南

永福邑東三十五里曰三島村。村東北山曰「方廣岩。」 往昔荊榛蒙茸不可上,給事黃公築室讀書山下。一 日,獵師逐獸歸,能言其境。給事命僕剪荊斸險,攀緣 而上,抵一石室,下可蔽千人。鄉人從往,即其地奉浮 屠,故水旱必於此乎禱。後數年,水暴至,漂一巨木,長 可丈餘,廣半之,臥山下者累月。風雨晦暝之夕,往往 「若有神光,舁置室中。亡何,有異人來請斲為賓頭盧 尊者像。」像成不受,直去,莫知所之。今縣官禱雨,必躬 往迎致,其應如響。自造像後,香火日昌,往來供施相 屬。室內遂構三層閣,不戴片瓦,雖疾風暴雨,不能犯 也。室距平地可五里許,其間梁空磴險,山徑峭拔,遊 者有攀躋傴僂之難。及最上,峰迴路轉,倏忽風景不 同。岩洞飛驚,臺殿縹緲,使人神觀軒豁,忘其罷憊。周 遭有十奇,如石門、水簾、瀑布、石磴、石鐘磬、觀音影之 類,皆自然天巧。其最者有龍尾泉,狀如石龍,裂岩而 去,尚餘不盡,尾修及尋丈,望之作蜿蜒勢。尾鋒湧泉 一滴,冬夏不枯。人敬其水,以為佛供。越室而右,有羚 羊洞,云其中可容三四十輩,微徑僅可著足。下臨無 際,人莫敢進,獨主岩者藏貯其中,往來如猱,亦野性 便習然也。詹事王公十朋曾遊,作十奇律詩,五言六 十字。吳信可亦有《記遊》詩云:「曾訪神仙岩洞來,人言 偉觀似天台。藤蘿足下猿猱嘯,鐘鼓聲邊日月開。燈 續佛光凝紫翠,雲將蜃氣作樓臺。最憐貫石神龍尾, 猶帶天東雨露回。」

《永濟橋記》
元·林仰節

永福縣治之東三十里曰桃源,南通莆泉,北接三山, 驛道之要衝也。溪流其間,古有板橋曰束新。時張道 人有「風飄水流火燒」之讖。其後為風飄所壞,黃知縣 與進士黃潛夫再造。至元癸巳,復圮于水,邑宰李良 傑偕潛夫之子君澤重建。成之數年,復遭丙丁之厄, 道人之言,至是皆驗,三十餘年迄未有起廢者。至正 初元,洛陽劉侯由制省掾出宰茲邑,修弊抉蠹,事無 不理。于是召匠計工,重新創建。命潛夫之孫文實信 孺,偕雲際寺僧自虔領其事。「于舊橋北百步,改築新 基,以堅石固其岸,以巨木壯其址,累石為座,高四十 尺。座之上橫架層木,砌之以石,長一十丈,闊二丈,覆 以亭,棟高一十八尺,旁翼以闌,長與」橋等。經始于至 正壬午孟冬,迄功于次年癸未季春,名以《至正紀年》 也。橋西復創小菴以奉普菴禪師,右間民以奉劉侯 壽祠。其左列諸檀越,復創耳房以供過客遊息之所。 至是皆就邑之儒學。教諭劉懋生子勉使來福寧,求 文以記。且曰:「侯之為縣,未及期年而修,蓋三皇廟及 儒學,改立社稷、風、雨」、雷師壇,修養濟院,設際留、常平 二倉,造通津浮橋以濟經行,疏溝渠以通穢污,平三 宗華等不決之訟,招林伯成等二百餘戶避差逃移 之民,禁停喪以厚風俗,均徭役以惠貧窮,因善政不 可殫紀。今創是橋,以便往來,不擾而辦,不速而成。非 勒之堅珉,以傳不朽,後之人亦孰從而知之?余聞而 韙焉。孟氏之言曰:「歲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 民未病涉也。」古之人於橋梁歲歲必修,其勤也如此。 自李宰之後,其縣宰已易數十百人,三十年間,漫不 修理。劉侯之起廢若此,其職事修舉可知已。且侯招 逃役六十餘戶,徵欠糧二十石,及鹽課鈔數百錠。祈 晴而時晹,即應修憲而眾工立辦。士民歌詠盛德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