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衛井 在永寧衛儀門之左。其泉甘冽,釀酒煮茗尤佳。

南安縣

九峰山 在縣東北。山有九峰突起,上有西華巖。宋寶祐中,郡守謝埴書「西華九峰」 四字刻於石。

葵山 在縣東北。山有疊石,如葵花然。

蓮華山 在縣治西北三里許。山甚聳峙,巔開八石如蓮華。中一石曰「一眺石。」 登其上可盡覽邑中溪山之勝。石下有不老亭。

吳亭山 在縣東。有吳氏墓,架亭於上,故名。靈秀山 在縣東,與佛跡山相連,屏然而峙,秀麗可愛。

佛跡山 在縣東。唐光啟中,一夕山上忽光現,刺史王潮使人尋訪,於石上得巨人跡,因名「佛跡。」

翠屏山 在縣東三都,界於晉江、南安之間。大小潘山 在縣東大溪北岸,民居湊集,舊有潘山市,倭亂後頓覺蕭條。以上諸山皆翼於縣之東者。

九日山 ,在縣西南二里許。相傳重九日,邑人登高於此。其麓有延福寺,寺內有放生池,池上有翠光亭。

金雞山 在縣西金雞溪南。相傳,昔有金雞飛止其上,故名。以上諸山皆翼於縣之西者。四瑞山 在縣北五都。山多產芝蘭梅竹,人以「四瑞」 名之。又名瑞峰山。

卓雲山 在縣北八都。山勢極高,雲霧常覆其上。

胡洋山 在縣北九都。山下平洋,皆胡姓田塘。高蓋山 在縣北十一都,山頂方平如蓋。天柱山 在縣北十二都。其峰高峻,上有石岩,中鐫石佛像,高丈餘,上有雲煙覆之。亦曰「天柱巖。」

城山 在縣北十六都。其山環抱樹木,周匝如城。

白龜山 在縣北十六都。山有怪石如龜,其色白晢。

臥龍山 在縣北十七都,形如臥龍。

香罏山 在縣北十七都,其形如罏,其頂常有雲氣,如香之裊。

文筆山 在縣北十八都,尖秀如筆。

龍源山 在縣北十九都。山下有泉,由石中出。以上諸山擁於縣北者。

壺公山 在縣南三十六都。形似倒壺,故名。半月山 在縣南三十六都。亦以形名。

麗碧山 在縣南三十七都。峰巒秀麗,石潔白可愛。

雄山 在縣南三十八都。其山高大雄峙,上有飛瓦巖。

雞暮山 在縣南三十九都。相傳,昔有金雞飛止其上,迨暮飛去。又名雞籠山。其山不甚高聳,但面圓淨如雞籠然。

大豐山 在縣南三十九都。山勢豐隆,下臨大溪,又名「太湖山。」

覆鼎山 在縣南四十都,以形似名。

華表山 在縣南四十四都。雙峰夾拱,如華表然。其麓舊常生芝,又名「芝瑞山。」

鴻漸山 在縣南四十五都,為同安、南安之界,瑞峰秀麗,如鴻欲飛。其麓多產黃菊,又名黃菊山。

象陷山 在縣南四十五都。勢如象伏,故名。高田山 ,在縣西北十三都。其山最高,有田數十畝。

梁山 在縣西北十三都。其山昔有梁姓者種松於上,陰森可愛。

大安山 在縣西北二十二都。地勢幽阻,上有棲真巖,巖穴之中容數百人。石下有泉,歲旱不竭。

高鎮山 在縣西北二十六都,又名雞髻山。其山土肥泉甘,多產棗栗。下有翠屏峰、瞻道巖東有小石巖。宋時有僧法盛者居之,道行高潔。呂縉叔題其室曰「晏𪐝。」 以上諸山奠於邑之西北者。

楊梅山 有二,一在縣西二十都,下有虎廳巖,巖中有石如虎,故名。又有雪峰巖。一在縣西三十都,以山多楊梅,故名。上有鴻福院,今廢。齊雲山 在縣西二十都。山勢峭拔,上與雲齊。雙溪山 在縣西二十二都,永春、安溪、雙溪夾流,至此會合,以達金雞。

御看山 ,在縣西二十四都。聳伏環抱,松木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