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創居,故又名達磨巖。有石獅,令陳宓扁「獅子峰」 三字。

太湖巖山 在還集里。宋張道源創居,巖有大石高數丈,立於左,有數石,如龜如蛇、如狗,立於右。

鐵礦山 在感德里。山產鐵,故名。

石鼓山 在龍涓里。舊傳有仙抱石如鼓,置石盤上,下有穴,廣丈餘。

筆架山 在龍涓里。三峰並峙,形如筆架,故名。駟馬山 在縣西新溪里,其勢若駟馬奔騰。山有應石,廣二百餘丈,人呼聲則應。

碧水巖山 在新溪里。巖背有石,可容百餘人,水出於下,號曰「碧水。」

佛天山 在崇信里。其形如佛,又名「佛耳山。」 詹清隱愛此山之勝而隱焉。

九峰山 ,在佛耳山之前。詹清隱作望雲亭,望之曰「九仙山。」

北巖山 在新溪里。上有石鼓石棋盤古蹟。龍蹤山 在新康里。山勢蜿蜒,石上有龍蹟,故名。

彌勒山 在新康里。高大圓頂,形如彌勒,為一里之鎮。

洪恩巖山 在新康里。巖石有漈,水百餘丈,樹林幽靜,人稱勝景。

三公山 在黃龍南永安里。其山三峰,中一峰稍低,旁兩峰對聳,形似「公」 字,又曰文筆峰。峰旁有龍水巖,東峰之頂有池,大旱不涸,旁有石棋盤。

林尾山 :在永安里。舊有漏澤園。

北觀山 在永安里。其山有石筍,高五丈,曰「牛心山。」

黃蘗山 在縣治南,又曰「南山」 ,一曰「午山」 ,為邑中眾山之宗。深林邃谷,有筍蕨稻之饒。

產坑山 在永安里。宋處士周朴居於此山,其前有塘,又名「周塘。」

宮山 在永安里。山之半有盤石,可坐數十人,石中空如宮然。

閬山 在永安里,又名「浪來山」 ,謂其山勢如浪然。其半為閬苑巖,巖後有巨石,中罅其上平廣可坐數十人。

象山 在永安里之西南,與南安象運山相連。羅漢山 在縣東南隅長泰里。下為羅渡。旗山 在永安里。山勢逶迤,若旗之掩映然。又名「馬旗山。」

牝牡山 在永安里。俗呼為「公母林。」

龍塘山 在縣西南隅依仁里。下有龍王廟。龍門山 在依仁里。山勢巖巖,兩石夾峙如門。古龍門驛,以此得名。

盧山 在依仁里。盧禪師所居之地,因以名山。山下有「上乘」 、「淨界」 、「超覺」 三院。

鐵峰山 在依仁里。其山高聳,山頂石起數丈如鐵砧,俗名「鐵砧山。」 上有慈濟巖。

荷葉山 :在依仁里,形如荷葉。

白菊山 在依仁里。山多白石,望之如菊。烏巖山 在依仁里。下有貴湖巖,巖前有石,卓立溪心,號「爐峰。」 越數峰有自然石室,可容二百餘人。前有池,相傳嘗出雙蓮,號「瑞蓮。」 巖下有法輪、惠巖、淨土三寺。

大眉山 、小眉山 俱在縣東長泰里。其形如眉,故名。

高田山 在長泰里,與南安高田山相連為界。石梯嶺 在龍涓里。巨石高嶺,有五十餘層。石人嶺 在崇信里。嶺上有巨石如人。

磨鎗嶺 在新康里。山嶺嶮巇,通長泰縣。東嶺 自龍塘山至此,則為同安之界。

烏石巖 在龍涓里。其石如屋,方圓十餘丈。宋釋頭陀居之,又名曰「護國巖。」

湖頭溪 按《縣志》:「自縣北常樂、覆鼎諸山發源,至建口渡,歷新魁渡,又合坑源諸山之水,至感化為下林渡,而來蘇、昇平諸山之水注焉。溪有馬上灘,淵灘當溪阻石數百丈,水從石罅出。明正統間,邑人李森鑿使深廣,遂通舟楫。上有湖頭市,百貨所集,號為小泉州。」

下湖溪 按《縣志》發源銅鈸山,自還集里至龍興里,匯龍潭溪。

龍潭溪 按《縣志》:發源自龍興、崇信二里,達於源口渡。湖頭溪之水,至此分而為二。其下為伽藍灘,勢甚奔激。而白葉坑、後洋、陽益諸山之水又注焉。中逕湯港灘、便峒灘、仙人跳灘、流倒藤灘、溪口灘、茫洲灘、石圳灘、東淵灘,至於縣治西北,為吳埔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