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2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臨溪幽勝,邑令陳熊顯有「水落舟橫露淺沙,粉垣松桂古禪家」 之句。

德化縣

程田寺 在靈化里。五代時,邑人程國知施田建寺,因名。

戴雲寺 ,在新化里。宋端拱二年僧懷整建。義林寺 ,在永豐里。後唐長興元年僧行豐建,今廢。

相安寺 在新化里。宋丞相曾公亮曾留宿於此,故名。

龍潯寺 在新化里大湖山。多異花奇木,靈跡勝境。

五華寺 在永豐里五華山。唐咸通間,僧無晦建庵,因坐逝。邑人遂創寺,塑真像祀之。

香林寺 在楊梅上,五代末,僧守珍建。

中興寺 在永豐里,南唐中,僧行邠建。

雲峰寺 在《小尤》中團。

安溪縣

雲居寺 在十一都,唐大中間建。

雲峰寺 在十六都。唐乾元間里人王坤建。西峰寺 在十九都。唐咸通間建。

東壺寺 在十六都

白雲寺 在十七都,唐大中間建。

苦竹寺 在二十一都

東嶽行宮 在十四都東渡橋東,明洪武二十二年建。

朝元觀 在慶豐門外。宋嘉熙二年建,明洪武十五年重建。

同安縣

梵天寺 在大輪山之阿,舊名興教。宋熙寧中改名梵天。洪武丁巳,僧無為重建。寺後為法堂,又後為寢堂。由寢堂出齋舍而東,有晦翁刻「戰龍松」 三大字于石旁有泉,歷壑而下,曰「靈泉。」 越壑而上,則「瞻亭」 二字倒掛於石,亦晦翁書。遞北而行,下瞰絕壁,有「達夫巖」 三大字。達夫姓名莫兼,時為同安令,與張元卿、黃希聖數君子同游興教寺北巖,刻石紀其盛云。上復有層巒疊架,聳伏異形,翽然翔者若鳳,踆然遊者若麟,擾而馴者若龍,曳而伏者若龜,深然而不知其止者為虎穴。從徑北躡其顛,則煙火萬家,峰嵐四望,天風浩蕩,海色蒼冥,並歸一覽。晦翁有隸書於石曰:「極目翠微之際」 ,則朱祠在焉。

天興寺 在佛子岡。隋末莆田黃氏女結庵修行于此。元泰定間,達魯花赤建為寺,今廢。智門院 在人得里十一都,初名「南峰。」 元至元間改「智門。」 洪武辛亥僧法多重修。

嘉福院 在安人里十五都。洪武辛酉,僧少翁重建。

真寂院 在安人里十五都夕陽山。刺史王延彬建。洪武辛未,僧雪峰重修。

普照院 在嘉禾里二十二都海島中五峰山。五代僧清浩建。洪武乙丑僧覺光重建。

正悟院 在嘉禾里二十二都海島中。五代僧徒煥建。

永春縣

太平寺 在十五都,唐開成二年建,初名「龍安。」 元至正間改額「太平。」 洪武三年重建。

白馬寺 在十四都白馬山顛。唐大中二年建。惠平寺 在十三都。唐大中間建,額曰「臨水。」 宋慶曆間重建,改今名。

延壽寺 在八都。唐大中間建,宋治平中重建。護國寺 在十二都。

南峰寺 在十一都

梁山寺 在十四都

興善寺 在十四都

普濟寺 在七都,成化乙丑建。

巖峰寺 在九都,宋紹興間建。

圓常寺 在縣南二十八都靈瑞山後。梁乾化二年,僧景墀建。

金相寺 在縣東二十三都龍興山下。梁乾化三年,僧一衲建。

東嶽行宮 在惠安縣北萬歲山下。洪武十八年,里人張崇道重建。三十五年,知縣陳永年修之。

報劬院 初,僧清惲參馬祖,歸居于牛頭山。大中初,里人刑部郎中陳嘏捨地建,為請額于朝,得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