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學田 「明正德十四年,知府歐陽鐸發買山一十五畝。萬曆二十四年,知縣張陽春買民田三十四畝,以充學費。」

順昌縣儒學 舊在縣治西。宋皇祐間,改建縣東。明正德間改舊址。嘉靖間仍徙縣東。隆慶五年徙西郊外。後為明倫堂,廟左為會講堂,東為學官廨。正門之外,迤東為尊經閣。萬曆三十一年,改建於縣治之左。四十年,學督馮燧捐俸,始開泮池。署縣事同知李泰亨改建櫺星門。天啟六年,知縣張陽純建《天衢、發軔》磚坊於學路之前。

二賢書院 在縣治西。中有正堂,祀廖高峰、槎溪二先生。堂之東西有翼廂,後為寢廳,右為園,前而南為門。

雙峰書院 在縣治西。明正德間,知縣馬性魯毀資勝寺而改建焉,易為今院。嘉靖間,復改舊稅課局以建立。

社學 有二:一在東隅,一在西隅,俱明正德間知縣馬性魯建。

學田 明嘉靖八年,知縣周南募通學,出銀八十兩,買蔣宅田米一十二石,每擔載苗八斗四升,秋米正耗米八斗九升八合,租米三十六石一舊有朝真堂稅米六石,嘉靖二十年,奉例變價入官,今廢。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置學田,發銀六。

十兩買得田共一十三段,田米六十九石,以充學費。

永安縣儒學 在縣治東。明景泰五年建,正德四年燬。弘治癸亥,知縣劉燦重建。中為大成殿,翼以兩廡,廡之背為號房,各二十四間。西為神庫,東為神廚。廡之南為戟門,門之左為四賢祠,右為文昌祠,又南為泮池,為櫺星門。敬一亭在啟聖祠之左。祠可達殿,殿之後為明倫堂,翼以「居仁」 、「由義」 兩齋。由左齋入,則教諭廨。廨左有學倉。由右齋入,則訓導廨。堂之後為青雲樓,樓之右為會饌堂,而學之通門則居櫺星之左。嘉靖二十一年修,萬曆二十一年又捐修廟廡,次移櫺星門,進五丈為泮池,一丈為半璧之形。明倫堂、尊經閣以次修理,煥然改觀。嗣是儒學門復壞,崇禎間重修。

皇清順治丁亥冬,兵寇蹂躙,拆損明倫堂特甚。知縣

陳廷樞等復修之,首事廟及明倫堂兩廡,增濬泮池,新架三門,次第就新,而宮牆之美觀至今始備矣。

雲龍書院 在貢川堡內公館左。明萬曆間,知縣張守讓建,以祀楊、羅、李、朱、陳了齋、鄧栟櫚六先生,後以鄉賢林三泉、嚴海日、羅紋山配。有前後碑記。

紋山書院 在貢川堡內後山中。特祀鄉賢羅明祖。其子艱劼,晢貯藏書文集遺刻,庚辰進士山陰祁熊佳有記,暨諸名公悉多聯扁題詠。先賢書院 在縣治北。明正德間建,祀楊、羅、李、朱四先生。堂後有寢廳前有坊。

栟櫚書院 原在栟櫚寺,隔溪對門書院窠宋鄧肅讀書處。明嘉靖間,知縣郭仁改建於寺右。羅明祖詩云:「先生形已往,廟貌尚巍然。正氣峰為骨,孤衷壑欲煙。典型存草莽,俎豆自周旋。誰問登臨者,永言花石篇。」

社學 有四:二在城,一在貢川,一在安砂,又義齋,一在縣治西二十七都。明永樂間,創建學田 。明萬曆癸巳歲,知縣蘇民望清欺隱,罰鍰二百八十七兩八錢四分,又湊贖鍰一十二兩一錢六分。置買姜欽米田三段:一段土名「寺前」 、羅裡坑二處,米三十九石五斗,外租五斗;一段土名「寺前坂」 ,米一十六石;一段土名橋「尾墩後」 ,米一十石,俱外有冬米。又查出永留菴田米一十六石。

延平府戶口考        府志

本府

順治七年,七縣戶六萬三千二十有三,口二十三萬三千二百三十有四。康熙九年編審,十年具題,將、沙二縣缺額丁口共七千五百二十三丁,實在二十一萬八千二百。

南平縣

戶一萬三千七百零三。口五萬一千三十有七。《將樂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