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開鑿至丈餘,遇盤石,聞其下有泉聲,以鐵杵撞穿,泉湧出,四時不竭。

開元井 在縣學左。闊丈許,深十三丈,八角,上闊下銳,石板疊砌,舊傳與雲驤閣下河通,河溢則井溢,河清則井清。昔年,井水忽湧,高數丈,眾疑通龍潭,有龍穴其中。嘉靖三年,井隨寺屬學,取名「八卦龍泉。」 為陰塔,與萬魁塔相映。

南泉亭井 在富文坊,闊丈許,引手可掬。「鄞江井 」 在縣東金花坊,深三尺許,溉田甚多,外水入而不溢,內水出而不竭。

萬戶井 在青巖里胡嶺大路旁,去縣八十里。井泉甘美,四時不竭,可供萬戶用。

方伯井 在十字街口,俗呼「大井頭。」

寧化縣

翠華山 在縣北二里。邑主山,四時山色蒼翠。南山 在縣南,一邑之望,自遠逶迤至本山,中聳一峰,旁峰低小如筆架,下有流水環繞如帶。東山 在縣東五里。

牛頭山 在縣西北。峰峭拔,形如牛頭。

五靈山 在縣南市西,舊名「五家山」 ,有普惠王祠。昔嘗產靈芝五莖,聞于朝,敕改今名。

寶山 在縣北。舊傳山有五色石,璀璨如寶。鳳凰山 在縣北五十里。崇岡峻壟,蟠伏數里,其形如鳳。鄉人張震微時讀書其下,自號「鳳岡隱者」 ,後起知太原府。今山多潛不軌,立隘。陶峰山 在縣北八十里,巒峰峻聳。舊傳有陶姓者結茅其上。

牙梳山 在縣北招得里。險峻阨塞,為嘯聚地。龍鬚山 在縣東招得一百三十里。高峰繁蔭,草生崖石間,如龍鬚。

羅平山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山明水秀,舊傳處士羅平隱居於此。

伍家筆山 在縣北招得里。山尖聳如筆,山下居者皆姓伍。

紫雲山 在縣北,通邵武界,立隘。

凌雲峰 在泉下里,其峰高拂雲霄。

登高嶺 在縣北門內,邑人登高於此。

狐棲嶺 在縣西龍上里。其狀如屏,相傳有白狐棲此。

金船嶺 在縣東永豐三十里。舊傳山有金船,其光夜現,鄉人求之弗得。

獅子嶺 在縣南三十里。嶺有石形如獅。羅漢嶺 在縣南五十里新村。

苦竹嶺 在縣北永豐五十里,產苦竹。其嶺甚高,四時常有雲氣。

神王嶺 ,在縣北七十里。上有神王廟,鄉人遇旱潦疾疫禱此。

南橋嶺 在縣北九十里,嶺勢高拱,跨山如橋。賴畬嶺 在縣西南賴畬鋪之西。迤邐二三里,峻處有利濟亭,上立隘。

竹篙嶺 在縣西南。險峻斗絕,小路逼長汀,上建有亭。

黃柏嶺 在縣南新村里。上設鋪。

城門嶂 在縣東北泉上四十里。山勢壁立如屏障。元末寇亂,鄉人避兵於此。

瑞花嶺 在靈隱洞東北十里。旁有僧舍,謂之「下巖。」 其地生奇花,歲多豐,因名其巖曰「瑞花。」 龍池巖 在縣南四十里,昔有龍蟠於此。西巖 在縣東北五十里。登石梯而上,石筍屹立如門,上有石乳下垂,俯映石筍,泉涓涓自乳而下,滴於筍末,毫髮不爽。又有石如龍蟠門上,其中空洞如砥,可坐千人。有數石室,一曰「寶蛇」 ,天然龕屋,中奉大士像。一曰乳穴,爇炬始可入。中橫石案,旁有泉一泓琮琤。遇旱禱之取水,出巖即雨,謂之「聖水。」 一曰丹室,有一小穴,匍匐而入。其中寬明,丹竈儼然。又一如方丈,初入頗暗,坐久忽明。又一如堂奧,寒氣逼人,不容久立。旁有龍井,深不可測。

東巖 「在西巖側,其中有數石室,洞旁有石蓮數朵,大如車輪。左有石龕,又有石如壺,高二丈,寒泉湧出,壺口皆成鍾乳。下有芝田數區,上有響石,撞之如鐘。西有石柱,峻削如青瑯玕。南有泉,自石中出,潺湲迅急,復入石縫,不知所之。又南最高處有石鶴,若奮飛之狀,亦有丹室。」 彌勒佛 在縣招得九十里,高峻玲瓏,窟中多巢鳥雀。巖下空高約二丈許。深廣三丈有奇。如石室前有彌勒佛殿。

朝光巖 :在溫泉側。玲瓏曲折,天光射人。竹筏沿泝其中,難窮其源。

連城洞 ,在縣東五里,地多黃連,唐置縣,封治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