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七十二卷目錄
汀州府部彙考二
汀州府山川考二〈水利附〉
汀州府城池考
職方典第一千七十二卷
汀州府部彙考二
汀州府山川考二 府志
清流縣
龍山 在縣南坊郭里,自長汀平原山分脈來。
群峰高聳,起伏如龍,陰陽家有「左龍右虎」 之說。南極山 在縣南五里,即龍山之高峰,為縣朝山。其巔時有白雲舒卷,上有二小庵。
屏山 在縣北坊郭里。屹立如屏,擁於縣後,又名「紗帽山。」
東華山 ,在縣東三里。千仞峭壁,前有斗臺,高聳入雲。登臺景物,皆在目中。
國母崠 在縣東北三里。宋楊太后過此,故名。俗誤名「哄壟頂。」
馬家山 在縣左。昔姓「馬」 者居其下,山頂有「萬壽亭。」
西靈山 在縣右,山中舊有「西靈庵。」
塔山 在縣東南,即龍山之枝。舊建塔於嶺,故名。
拜相山 ,在縣西南四里。與南極龍山相對,狀若人拜,又名拜龍山。
銅鑼山 去縣四里。龍山左腋。上有諸葛行祠,其頂平圓如銅鑼。
方山 在大溪西五里。形如誥軸,故以「方」 名。筆山 ,在縣東七里。層巒環遶二十里,中聳三峰,高入雲際。
蓮葉山 在縣東。山聳拔如蓮葉,又名「斗笠。」 蓮花山 在蒼盈里,中有池,夏則盛開蓮花。象形山 在縣北永得里。高大旋伏如象。貴人山 在縣南夢溪里。方正如貴人。
鐵石山 《名勝志》:「在縣東南九十里,山石堅黑如鐵,山舊產鐵,因名。有磯有洞,皆名鐵石。」 洞口有廟,曰「安濟」 ,曰「九龍。」
漁。滄隔山 在縣西南羅村里,其峰峭絕。楓隔山 在縣西南四保里,多楓木,秋來如丹。豐山 在縣南羅村百二十里,山極峭絕,其頂如磨,常有雲氣覆之,秋霽方露全體。宋淳熙間,有劉道士與其徒裹十日糧,誅棘捫蘿而上,行半日,漸有荒徑,若人經行處,六日乃至。其巔坦夷如砥,可坐數千人。有田墟、棋局、丹竈、礎石散亂於中,如故居廢址,疑神仙窟宅。縱目遐眺,恍惚見寧化、將樂等縣主事鄧向榮《題藏子巖》詩。高風嶺 在縣東八里。嶺險峻,宣德間,知縣李庠創亭其上,改名「高善。」
靈龜巖 在縣東北永得里。巖洞清幽,舊傳巖下忽出大龜,僧刱庵祀之。
七峰巖 在永得里。峭起如翠螺。
白雲巖 在夢溪里。形如屋。國初漳州江姓者修煉於此,趺化。鄉人即其全軀像祀,至今不朽。馬兒巖 在縣東夢溪里,以形似名。一名「馬子。」 俗傳有馬駒化為石,語近誕。
清溪巖 在縣北,中有一水,清瑩不竭。
蔣公巖 在縣北五里。叢石嵯峨,外險中寬。宋紹興初,有蔣道士居此。
灞湧巖 在縣東北,坊郭七里。飛泉怪石,茂林修竹,為一方勝境。
玉華洞 在玉華嶺上,亦名小玉華。石峰矗立,玲瓏穿透,可容百餘人。有石窗、石龕、石觀音、蓮花、獅子之類。宋乾道間,始建佛廬。洞西有三穴,名石燕洞。舊傳一道士秉炬齎糧,行一日餘,出洞口,乃寧化境。洞東有巨石如龜,名靈龜洞。金烏石 在縣東龍津橋畔,與玉兔石相對,今沒於水。
玉兔石 在縣西鳳翔橋下,形圓色白,春夏或變青紅。明成化間忽墜,見底大有光瑩。
獅子石 在縣西靈庵門首,臥伏如獅。
廩石 在縣倉盈里嵩口。高大圓尖,若米廩然。黃石 在縣東十五里,為邑水口。水漲石沒,則舟難行。諺云:「黃石蓋頭,十箇梢公九箇愁。」 正溪 發源寧化,瀠迴五十里,至縣境澄清如練,合眾流度九龍,會延、建諸水,至福州入於海。半溪 在縣東北五里,源自高地,至白石橋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