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符間建。崇寧間遷縣東。建炎間,寧化尉顏熙遷今所。紹興間燬於贛寇。十三年,縣令張秀穎創大成殿、櫺星門。紹興間又燬於寇。端平初,始建大成殿。二年建明倫堂。嘉熙間,邑令林奕建四齋:曰「據德」 、「依仁」 、「游藝」 、「居敬。」 元至正六年,燬於連寇,惟大成門存。明洪武二年,知縣朱仲恭始建大成殿、兩廡、戟門、櫺星門。殿後為明倫堂,東西建養賢、育才二齋。宰牲房、饌堂、廚房、廨舍,無不周備。三十二年創學倉二廒。永樂十四年,又燬於沙寇,惟倉廒僅存。洪熙元年,知縣李庠重建。正統十三年,又為沙寇所燬。景泰三年重建。時巡按高明,以學西地窄,復拓基增益,號「房。」 天順元年改建殿堂、櫺星門、兩廡、齋坊、饌堂、廒宇。僉事周謨建。學門一座。「成化間,作儀門石鼓。嘉靖十年建敬一亭,立石碑四座。」 萬曆八年,知縣鄧邦髦重建。二十五年修。崇禎九年重修。今中為
先師廟:兩翼為東、西廡,前為戟門、為「泮池」 ,又前為
「櫺星門」 「神廚」 、「神庫」 、「宰牲所。」
學田 :康熙壬戌,浙閩總督姚啟聖捐銀五十兩,置田十畝,歲以師生掌其租粒。
學倉 在學內東北。明洪武中,知縣宋忠移於學外東北城隍廟西。
連城縣學 在縣治東北。宋紹興四年,縣令陳南刱,後遷東南尉司舊址。淳熙間始徙今所。明洪武正統間,屢經修葺。正德八年,將鬻淫祠銀從新改造櫺星門外,增置大牌坊一座,東、西添修二小坊,額曰「興賢、育才。」 外鑿池一區,扁曰:「洙泗淵源。」 殿後舊有明倫堂,中建門樓,額曰:「進德修業。」 中為桂香亭,亭後為尊經閣,東為鄉賢名宦祠,閣後為聚奎樓,東、西、南建號舍三十六間。二十七年,仍遷尉司。萬曆三年,知縣郭鵬遷于山川壇。十二年,知縣朱九卿復遷舊址,填學後兩塘。二十九年,知縣徐大化重修。三十四年濬池。崇禎九年重修。
程公書院 在城隍廟右。祀令程三德、緣首吳憲、周世華等。
雷公書院 一在文昌閣右,一在南嶽廟前。祀令雷同聲、緣首沈濟眾、李貞啟等。
李公書院 在北門外彰善坊前祀署縣別駕李九芳,今頹廢,碑尚存緣首《謝表》李和春、黃思德等。
陶公書院 在西郭外,右。祀陶文彥。寇燬,緣首林堯道等。
李公書院 在東門外。祀署縣別駕李勝之。王公書院 在東門城內。祀王自成、緣首謝家寶、童應舉、謝君讚、謝朝宰等。
社學 :在四門鄉約所。
學田 原額實在一十二畝三分九釐。
皇清順治間充餉。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捐買。
實田九畝一分
學塘 三口:一在學宮前,即外大泮池。二在學後,萬曆十四年,填塞種樹。
歸化縣學 在縣西明溪驛前。成化七年置縣時,定基于此。知縣郭潤建。十七年,復建後堂,為講習所。弘治六年,知縣姜鳳重建櫺星門。正德二年,建尊經閣。嘉靖四十年、萬曆十年,俱鼎新之。十九年,知縣許岸、署教諭陳振陽捐俸修櫺星門,左右豎兩坊于泮池右構省牲所,扁曰「仁術。」 三十九年重修。四十五年,改建於東門舊常平倉,倉徙舊學。天啟七年,巡道朱大典復議改刱於今學地中為
先師廟兩翼為東、西兩廡,前為戟門、為「泮池」 ,又前
為櫺星門署教諭戴震雷捐資彩畫聖殿兩廡,改正「賢儒牌位」 、硃油戟櫺二門。修葺泮橋、神廚、神庫、宰牲所。
社學 一在縣後廣濟街,萬曆三十五年,提學熊尚文檄重建。一在西門外賓餞亭。一在石珩鄉。一在柳楊里薦福寺。
學田 萬曆間,知縣龐一夔給歸上里隨圖田二十畝二分,又知縣史戴德買民田一畝八分。按《縣志》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浙閩總督姚啟聖捐買學田一。
十畝。二十二年,知縣王國脈捐買學田六畝零五釐。
學倉 按《府志》,在明倫堂西北。
永定縣學 自明成化十五年副使劉城、參議陳渤等刱於縣治南,今遷建於治西。中為大成殿,東西兩廡各十間在廟前。戟門三間在丹墀前。泮池在戟門前。櫺星門一座俱石在泮池外。綠筠書院 在縣南一里許。濱河掛榜山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