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8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王彤刱,後廢。正統十年,邑人童德慶募建。鎮川廟 在縣南城外。宋紹興間建。洪武間李旻宗等募建。崇禎末年水圮。

皇清順治七年,士民復建。昔額「靈顯廟。」祀蛤湖淨口。

侯王

水口廟 在縣東一里許。萬曆十一年建。夫人廟 在姑田當坑僧洞真,納租銀五錢零。歸化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東北一里。

社稷壇 在城南三里

邑厲壇 在城東三里

里社壇 七所:各里亦多自立。

城隍廟 在縣治東。成化八年,知縣郭潤建。弘治六年燬。正德間,知縣楊縉重建。知縣鄭璧勸義官揭趙真、趙應擴地加廣。萬曆間,邑人蕭愛、楊再興、羅儀等捐資重構。康熙十八年燬。十九年,知縣王國脈捐資倡眾建置有祀田。

顯應廟 宋建。一在按察司前,一在惠利橋東,祀莘氏《聖七娘》。

忠臣廟 在城北五十里柳楊大陂。正統十二年,沙寇攻寧化,本府推官王仁帥師往援,遇賊蓋洋,大破之。疾作,歿於此地。里人思而祀之。關帝廟 在東門月城中。

趙公廟 在西門月城中。

三聖廟 在南門城邊

元帝閣 ,在北門城上。

真君閣 在南閣上

魁星閣 在城東白沙橋南。

文昌祠 在城東白沙橋左,崇禎間建。

龜山祠 在城東龍湖二十里。宋時楊龜山先生所生舊宅。崇禎七年,知府笪繼良、知縣楊鼎甲建,以祀龜山。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縣黃易改刱《儒學》知縣王國脈。

捐貲落成之,仍立祠祀龜山於其右。

楊章公祠 在城東白沙橋側。萬曆間,知縣龐一夔建,祀故令章宗實。明末寇燬。

皇清康熙十八年,通邑復建,而以知縣黃易並祀。其

周公祠 在城東二里平埠。萬曆四十二年,通邑士民為邑令周憲章建。

文興祠 即文興書院。通庠諸生。祀故令陳正蒙。

義勇祠 在城東三里平埠。

呂祖仙祠 在縣前天一坊右。

永定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舊在縣東臥龍山麓,知縣王環建,嘉靖十九年,改為布政分司,壇移太平門外。嘉靖三十七年,大水衝去,知縣許文獻築於鐵坑,尤為形勝。」

社稷壇 在縣東

鄉里壇 一在榕樹岡,一在印星臺。

鄉社壇 五里各設一所,歲時致祭。

邑厲壇 在縣西二里。周繚以垣,一門,設土座二間。成化十六年,知縣王環建。嘉靖十年知縣毛鳳重修。每年三月清明、七月望日、十月朔日致祭,以城隍主之。

義勇祠 附在城西厲壇前。歲凡三祭,所以報捐軀死義者也。

城隍廟 在縣治東。正堂三間,左右耳廊共六間。前飲福廳三間,外大門。成化十五年,知縣王環建。嘉靖間,知縣毛鳳、唐燦、許文獻;萬曆間,知縣何守城、姜子貞相繼重修。

皇清順治十七年,知縣岳鍾淑重修。

關帝廟 在東北臥龍山麓,舊社學地。萬曆乙未年,知縣張正蒙刱建,侍郎盧惟貞有記。大廳三間,門廳三間,廊西建土地祠,門外建《坊表》。一在高陂,巡檢郭天福建。

東嶽廟 在縣治西王侯祠左。東南抵民居,北抵後圳。正殿三間,東西二廊各三間。

皇清順治十一年,知縣沈在湄重修。

五顯廟三 一在縣治萬壽寺廊西,邑耆丘萬球建。一在溪南里黃竹隔;一在龍安寨。

三元廟 一在縣治萬壽寺西。一在高陂,巡檢郭天福建。

鄒公廟 在溪南金砂村。

七姑廟二 一在縣治龍岡西麓,舉人周行先倡建。一在溪南里摺灘。

麻公廟 在虎光村

文昌祠 在儒學前大街之南、晏湖之上。天啟元年,知縣錢養民、舉人賴維嶽等募建。署縣事霍蒙拯捐俸創置祀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