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元沙禪師髟,當是髮塔字也。旁鐫「梁開平二年」 ,僧眾咸以為異,今遂於原基仍建髮塔焉。東山庵 即東溪。《舊志》標八景之一,曰東山古渡。

龍山寺 在邑南三里。梁開平間建,舊為地藏院,宋建隆間改今額。祥符間,邑人伍祐重創。《志》列八景之一,曰「龍山蘭若」 ,不知何景也。

鷲峰院 去邑四十里,在黃源鋪。五代天福時,張濠坑張姓建。明正德十年張姓重建。院前有亙石溪流,水草幽潔,蒼樹迴徑,引人自遠。西山庵 在縣西門外半里。宋建炎間建。明永樂間重建,復燬。萬曆三十四年重建。舊志列八景之一,曰「西山遊覽。」

準提閣 ,在西門外桃源坑。舊為「雷氏書堂」 ,燬於寇。康熙五年重建,僧續傳募助成之。

崇福尼院 在縣東二里許。唐乾符間創。明為「崇福堂」 ,道流居之,後改為庵,久之頹圮。

皇清順治戊戌,《僧自欽廣緣》,疏募重建。

瓦莊庵 在縣南三里。宋淳熙間創。明永樂間重建,今燬。

巖頂禪室 去邑六十里,即靈隱洞之巔。「太平山 」 ,去邑七十里。

石裏庵 去邑六十里,即烏村石裏巖之側峰上 去邑七十里,平田突起,巔有精舍,連霧曳雲,住者久習幽遐,鵓鴣山雀,皆就掌取食。地藏庵 去邑九十里,泉下丘姓舊建頹廢。嘉靖二十九年,里人丘桂榮獨力重建。

長潭庵 去邑五十里。賴道《寄書壁》云:「雲合鐘聲濕,潭空鳥夢寒。」

梅山庵 宋淳熙間創。明洪武二年,重建華林禪院 。去邑九十里,去泉下丘坊里許,茂林蓊鬱,田疇衍曠。康熙年間,僧省超創建《叢席》「天真堂 。」 去邑九十里。

茆庵 去邑九十里。崇禎間,僧西然募創佛像,莊嚴妙麗,甲於閩、汀。康熙間,僧道隆開叢席,付法子谷泉。

石上庵 去邑九十里,僧舍。銜石隙中,小溪前瀠,薜蘿環蔭。以上俱在泉下里。

象峰庵 去邑七十里,高曠而僻,竹大如斗。「大乘庵 」 去邑六十里,即天窗巖麓,今稱「新庵。」 「白雲庵 」 去邑八十里。

蓮花庵 在漁鄉,去邑八十里。

南山庵 在鄧坊,去邑八十里。庵前小澗淙琤,奇石錯湧,勢若洶濤然。

新林庵 去邑一百里,在延祥,土名「大庵」 ,左右有藏經閣,酷暑如秋。

龍嶽觀 去邑一百里,在泉上。元延祐四年建。嘉靖間,里人李鳳昇重修。觀後有巖曰「龍嶽」 ,本觀舊住道俗。萬曆初以僧焚修,故列二寺。瑞華庵 去邑一百里,庵後有巖,溪流前繞,左畔古木千章,離奇夭矯,虧蔽天日,皆千年物也。順治甲午,僧檀訐訟寺為官姓拆毀,僅存佛殿,僧舍之廢者百數十間,千年古木,悉樵薪矣。普光巖 寺負懸巖,左峙怪壁巖稱曰「圃光」 ,後因建寺,遂取釋氏義,更名曰「普光」 也。元至正間建,萬曆初燬重建。崇禎間重修佛殿。

寶池寺 「唐會昌間創,宋慶曆間重創。元至正間燬,明洪武間重建。」

皇清順治庚寅燬,僧大鼎重建,去邑六十里。

普覺寺 去邑百二十里。宋寶元初創,明宣德間重建,土名「傅家山。」 其地五山外聳,一山峙中,俗謂「五龍取寶。」 今廢餉存民戶。以上俱在泉上里。

凝真觀 在邑南門外,舊名「上林」 ,唐天成中創,宋大中祥符間重建,天禧間改今額。明洪武十三年重建,後燬,萬曆二十年重建。

皇清順治七年,圮於水。康熙七年,重建。

仙隱觀 在縣北九十里。宋政和間創,今廢。舊《志》云:「在泉上里。」 今無考。

太元真觀 元大德間建,明永樂間重建。崇善堂 舊《志》在泉上里,洪武間重建,今無考。玉龍山真仙堂 ,在縣東郭背。萬曆二十一年合坊建。

三官祠 在城北白馬廟之後,舊為「六一宮。」 康熙年間建。

上杭縣

天王寺 在縣治西南。唐保大間建於鍾寮場,號「天王院。」 宋康定間,僧戒餘重刱。乾道三年,隨縣遷今所。元至大間,僧石溪改建為寺。至正二十五年,僧無盡重建。明洪武九年,僧正明廣建。佛殿五間,藏一輪。十八年,僧永隆建兩廊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