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濤。憑欄謖謖,如聞半天風雨。《勝誌》云:「西倚聽松舒嘯。」 閣 舊為東閣,郡守唐世涵重修,額以「舒嘯。」 高閣壁立,一望東皋,阡陌如鱗,岫巘如畫。《勝誌》云:「東翹舒嘯。」

石烏閣 在雲驤閣下。舊傳因風雨至以重屋。汀人士擬請於唐郡伯,撤屋而露立之,將芙蓉璘珣直干雲霄。《勝誌》云:「烏石干霄。」

臨高臺 在雲驤閣前。郡守唐世涵於臨城濱潭處,復架一閣,懸瞰鄞江。郡守題為「臨高臺勝。」 《誌》云:「複閣雲驤。」

使君讀書臺 在碧雲洞落月池邊,即華陽別館。嘉靖間,知府徐中行建。

映溪臺 在蒼玉洞群石之巔,舊為「翠微亭。」 宋乾道間,郡守謝知幾建,後燬。明嘉靖十九年,巡道侯廷訓為按院王瑛建,改今名。

雲驤閣 在府城上東南隅。上接龍山,下瞰龍潭,宛有滕王閣氣象。先名清陰,後改集景。紹興間,劉喬改名雲驤。隆興間,吳南老改名雙清。慶元間復今名。後郡守陳映書「雲驤」 二大字并絕句鐫於石。紹定間,李華重修,李昂英為記。寶祐間,朱詵鼎新之。閣前後皆奇石巑岏,門左一石,高廣丈餘,不麗於土,旁有小石撐拄之勢甚岌岌。相傳一夕大雷雨飄至,名「飛來石。」

碧雲洞亭 在碧雲洞口。為石柱四,陳堯典《闢洞勒記》處也。

清暉亭 在漳南道公署內。負山九龍,面峰寶珠巋然,亦一勝也。

三橋紀績亭 在東堤嶺上,為建「濟川」 、「惠政」 、通京三橋立,尚書裴應章《記》。

蒼玉亭 在蒼玉洞群石中,前有方池,宋宣和間建。

皆山堂 在縣東百步鋪。成化間,都御史馬馴建。

馭風亭 在斗巖,今改「來勝亭。」

擊竹亭 在斗巖水雲庵上。有宗方城、《徐天目之詩碑》在焉。亭久廢,碑立蔓草中。

凝翠軒 旁有「清風亭」 、「集賢亭」 ,俱廢。

新羅書院 在城南霹靂巖內。嘉靖間,泉州通判陳堯典建,今廢。

壽山堂 在縣東十五里。

北山堂 在縣東,幽僻清雅,人多讀書其中。「佑聖堂 」 在太平橋南。

麟符堂 在青巖里,崇禎丁丑鄉官馬天根題。「華嚴堂 」 在縣南一里許。崇禎十年郡丞黃色中重修,集諸生講學其中。

澄心堂 在縣南朝斗新巖頂上。嘉靖推官萬廷言建,偕汀士張履祥、吳機等講學其中。《寧化縣》

舊學 在縣東街,今為民居。

舊縣 在縣東五里。舊名「黃連鎮」 ,今廢為民田,即岡下塅。寧陽驛 在縣圃西。宋寶祐六年,縣令林公玉市民地創建,自為之記。燬於元末。今為縣獄。長樂驛 廢址猶存。

鱗源驛 今永豐里上伊村。

招捕祠 即今「連山行祠。」

府公館 一在茲恩塔寺殿後,一在舊華嚴寺殿左。

平糴倉 一在華嚴寺右,一在黃土寨,一在安遠寨,一在寶池寺,一在中定寨,皆宋淳祐七年知縣劉煥建,故址今為荒坵。

舉子倉 一在黃土寨,一在鷲峰院內,一在寶池寺,一在楊柳里三溪,今隸「歸化。」

石凌寨 在縣東十里。舊傳陳友定曾屯兵於此,城址至今猶在。

水南塔 建自何人,何時皆失攷。即慈恩塔。大成井 在舊學內,不知鑿自何代。洪武間,因掘井,偶穴地而得舊井,時以為異。後學改為光嚴寺,寺僧從形家言,堙之久矣。詳張震《記》書。林亭 、願豐亭 。以上皆宋寶祐間縣令林玉創,元季盡燬。

《長沙亭 》即今金山寺。

溫泉 在泉上,故宋名泉上下里曰「溫泉團。」元季李姓卜居泉上龍山下,而溫泉遂枯。今蹟在巖前墟,土名。豬瀦以泉,熱可啟。毛云昇仙臺 在香爐峰,劉、熊二道士飛昇處。蓬萊仙觀 在攀龍鄉介石城,劉氏女飛昇處。黃土寨 即今南平寨。

《苦竹寨 》即今「北安寨。」

《下土寨 》即今「安遠寨。」

跨鰲閣 在縣治鰲山上。後倚翠華,南瞰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