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4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稅課局 在縣東十步。明洪武間設置,正統元年革。

綏息亭 在縣北十五里。明洪武十九年,知縣韋貞建。

東平王行祠 在縣治西二十步。明洪武二十五年,知縣王彥良建,嘉靖中毀。

迎恩亭 在真君廟前。明洪武末,知縣秦斌建,後燬。景泰初,邑人黃澄等重建。成化中,遷建儒學前,為「桂香亭。」

羊廚山爐 在來蘇里,明永樂八年,在城里人葉大奴建。

雞谷巖爐 在古田里。明永樂八年,本里人丘得安建。

赤勾爐 在古田里。明永樂十年,本里人周子清建。

桐山炕爐 在白砂里。明永樂十二年,本里人丘萬二建。

《舊志》
鐵爐一十三座皆明洪武永樂間各里民

所建歲課鐵九萬餘觔。其後溪南里進寶、桃坑、豐角、雙髻、水口、龍門、上畬、勝運里跳魚、太平里黃公山九爐,俱屬永定。在縣止存爐四。嘉靖初,以頻歲盜發,由冶場聚眾所致,乃議除之,歲課十年不徵,至十二年復徵。知縣馬節議請派於七縣。巡按御史方涯允議,以丁科銀代足其額,後罷徵。

接官亭 在水西渡西岸。明永樂四年建。泗洲亭 在縣南溪岸。明永樂九年建。

元真觀 在縣東。明永樂十八年,贛州道人劉靜淵建,祀真武。正德間災。《伍志》:「舊名麟符觀。」 南華寺 在來蘇里下都。明永樂間,僧常靖建。成化四年僧慧墩重修,後廢。

圓通閣 在縣南溪岸上。明正統元年造浮橋,知縣張琳闢地刱建。天順四年圮。

晏公祠 在縣南浮橋頭。明正統元年,因造橋併建。末年燬於寇。故址今為陽明門基。

真武閣 在縣西門城上。明正統初建。景泰七年,因築城廢。

水安亭 在勝運里水漕逕,有清泉。明正統間,構亭其側,內設坐具,飲泉者可憩息。

三清殿 在東嶽宮後。天順五年,義民郭端募建。後燬於火。

豐濟亭 在勝運里。有泉一泓,行者掬飲甚眾。明成化七年,鄉民構亭於此。嘉靖間改名「息車。」 桂香亭 在儒學前。明成化八年建。弘治六年,巡道伍希閔重建於舊亭址西畔。今圮。

文峰塔 在縣南琴岡。明弘治十七年縣丞王獻臣因南塔院舊浮圖一級成之,名曰「文峰。」 隆慶五年,僉事王喬桂從眾議,以不利於學毀去。杭川書院 在琴岡。明正德七年建。嘉靖一年遷學,因遷院於舊學之址為堂,祀朱文公及楊澹。軒為石表額曰:「泰山喬嶽。」 堂兩翼室各三間,祀名宦鄉賢。堂後為講堂。十五年巡道錢世賢重建於琴岡,名「文峰書院。」 三十年重遷學,又移文公祠於此。隆慶二年災。

松風亭 在平安里松風嶺,俗呼風傘山。明正德十六年,僉事周期雍甃山路建之。《府志》作「風吹傘亭。」

柏林書院 在三田。嘉靖初邑紳周勳建。練塘書院 在豐稔寺後,明嘉靖中建。

大觀亭 在赤岡。明嘉靖十九年,僉事侯廷訓建,為儒學後鎮。廷訓及提學田汝成皆有記。今《亭圮記》無考。

紀功亭 在通駟門外三里。明嘉靖二十四年,邑民為署巡道徐緯正界糧立。三十二年,為巡道梁佐平寇亂,附立碑於內。至萬曆二十四年,巡道王執中再正界糧,知縣良佐重建。

迎春亭 在昭暘門外,舊為「真君堂。」

接官亭 在潭頭渡邊。舊為「天符宮。」

息肩亭 在潭頭渡隔溪。舊為龔、劉、楊廟。上三亭俱嘉靖二十五年,知縣汪應奎毀淫祠,改名。杭川公館 在縣治西。明嘉靖三十六年,知縣朱世徹即舊「東平王行祠改建。」 今廢。

大沽公館 在勝運、來蘇二里間,去縣四十里,其地有市。明嘉靖三十七年,通判周廷琮議建館,委府幕先核商貨過船填數,至縣輸稅,商儈苦之。次年,徙市於城西門外。隆慶五年,再徙東門潭頭,遂廢。

《溪南鄉約》亭 在三圖。明嘉靖四十三年,鄉民為府照磨周徵講約立,汀人教授李一鍷「記。」 今無考。

周公亭 在通駟門外。明隆慶六年,為知縣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