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6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漳州府兵制考        府志

府總

漳州鎮城守營 順治四年初設,駐防官兵,有總兵官,有副將,迭更不一。十一年,設中路總兵官、城守副將。十三年,海澄內附,海澄公駐劄漳城,有公標各營。康熙四年,移投誠兵將分駐各省屯田,公標止留官兵一千二百員名。六年,裁中路。十六年恢復,仍設中路總兵官,轄中、左、右三營;漳州城守副將轄中、左、右三營,長泰、龍巖、漳平、平和、寧洋,皆其防守。二十二年,裁中路總兵官及三營,止留城守副將三營。二十七年,為酌定通省營制等事,裁城守副將及中營,移漳浦右路總兵官駐漳州,改為漳州鎮,轄中、左、右三營。調漳浦鎮標中營左營為漳州鎮標中營、左營,城守協標右營為鎮標右營,以協標左營為城守遊擊一營。撥鎮標左營遊擊駐防平和縣,右營遊擊駐防龍巖縣。原中營守備駐防南靖縣。奉調臺灣懸缺不補,更以中營千總駐防南靖縣。分右營千總駐防寧洋縣,城守營千總分駐長泰、漳平兩縣。康熙五十年,土寇陳五顯嘯聚,添撥城守營守備駐防漳平縣。查康熙十六年恢復,設江東「橋副將一營。」二十三年,裁漳浦鎮城守營 。順治四年,初設右路總兵,又有城守副將、遊擊,迭更不一。總兵官尋兼轄汀州。康熙七年,裁右路,止留城守遊擊一營。八年,復設右路總兵官,轄中、左、右三營,兼汀州如故。撥左營分防杜潯,右營分防梅洲。詔「安地。」 右營守備分防南靖縣,城守一營如故。十六年,恢復更設,旋罷,以三營官兵隸海澄公標,仍駐漳浦。十七年,公標裁,仍設右路總兵官。二十七年,為酌定通省營制等事,總兵官移駐漳州、漳浦,惟留城守遊擊一營。

海澄鎮城守營 ,順治初年,設駐防遊擊。十三年,設左路總兵官,轄中、左、右三營。康熙三年,設水師提督,駐劄海澄,裁總兵官併三營,改水師副將併所轄三營,為城守副將三營。七年,裁副將併左、右二營兵歸漳浦鎮,改中營為城守遊擊一營。八年,裁水師提督,仍改設總兵官,轄中、左、右三營,城守一營。十六年恢復,復設如故。十九年,改副將,轄左右二營。二十三年,裁副將并左營調臺灣,改右營為海澄城守遊擊一營。雪霄營 ,順治初年,設參將一營。康熙二十七年,為酌定通省營制等事,改為遊擊一營。詔安營 ,原屬中路撥防,康熙二年後,定為駐防詔安遊擊一營。

同安營 原屬興化鎮兼轄。康熙三十六年,興化鎮移設汀州,撥同安營歸漳州鎮兼轄。同安係泉州府屬防汛,秩官後俱不載。

營制

漳州鎮總兵一員,自備馬一十六匹。

鎮標中營遊擊一員,自備馬六匹。守備一員,自備馬四匹;康熙二十三年調「臺灣」 ,懸缺不補。千總二員,各自備馬二匹;康熙二十一年調。桐山營千總一員,懸缺不補。

把總四員,各自備馬二匹。原額設馬步戰守兵一千名。康熙三十五年,裁步戰兵五十名,見在馬戰兵一百八十名,步戰兵二百七十名,守兵五百名,共九百五十名。各官自備馬共一十六匹。馬戰兵,官給馬一百八十匹。

以上各營遊擊、守備、千總、百總各官自備馬匹,一如此制。

鎮標左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康熙三十一年,調福州將軍標把總一員,懸缺不補。

原額設馬步戰守兵一千名,康熙三十五年,裁步戰兵五十名。

見在馬戰兵一百八十一名,步戰兵二百六十九名,守兵五百名,共九百五十名。各官自備馬共二十匹。馬戰兵,官給馬一百八十一匹。鎮標右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原額設馬步戰守兵一千名。康熙三十五年,裁步戰兵五十名。

見在馬戰兵一百八十一名,步戰兵二百六十九名、守兵五百名,共九百五十名。各官自備馬共二十二匹。馬戰兵,官給馬一百八十一匹。漳州城守營 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原額設馬戰兵九十六名、步戰兵三百三十六名、守兵四百八十名,共九百一十二名。各官自備馬共二十二匹。馬戰兵,官給馬九十六匹。

漳浦營 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