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7 (1700-1725).djvu/1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其有疆」,述《大臣》第十七。《貤恩任子》第十八。「罔中覆盟, 發聞惟腥,先王矜之,彝典昭垂,靡淫以瀆,古今一揆, 示民不越。」《述壇廟》第十九。「名巖異藪,雄絕今古,以茲 有盡,觀彼無盡,感慨係之矣。其動民反性之由乎?」《述 勝蹟》第二十。「不朽之義,徵諸沒世,哀不待施,豈曰無 從,哲人竁骨,忍狐穴而榛墟之乎?」《述陵墓》第二十一。 「聖遠道湮,二氏旁啟,宅宮演教,以像以言,大人狎之, 豎夫懾焉,馴頑導鄙,捷於桴鼓。」述《寺觀》第二十二。「天 惟顯思,不僭在德,祥之於德,一而已矣。或以類泥,或 以遠忽。人道伊邇,彰明較著。」述《災祥》第二十三。「楚以 材稱,匪由一揆,要以經營世務,表式人倫,流業人殊, 英聲映代。」述《獻徵》第二十四。「官氏就列,咸號分猷。乃 嘉積偉伐,貽福利民者,若僅僅可指數焉。匪民之遺, 榮名實難。」述《宦蹟》第二十五。「江漢之化,肇自《關睢》,逖 彼閨媛,皭然嗣之,茹荼握堇,之死靡渝,葛蕈樛木,維 以永思。」述《烈女》第二十六。「山川洵美,簦笈趨之,適彼 樂國,悠哉悠哉,可以占風矣;代有留滯,聿存芳躅焉。」 述《流寓》第二十七。「地靈人傑,小道占一焉,焦神極能, 皆可謂入三昧而擅智名。」述《方伎》第二十八。「靈境仙 都,奧甲寰宇,乃破額紫氣,是肇南宗,實繁有徒,毋以 末流,追疵宗指。」《述仙籍》第二十九。禪宗第三十。元黃 融結,瑰祕是鍾,金石絲綸,後先炳蔚,是稱黼黻。匪曰 雕蟲,華國之資。詎可。請幫助識別此字。焉。述《文苑》第三十一,楚故賾 矣。猥細瑣屑,有關宏鉅,橫汙益瀆,抔壤資丘,元覽靡 遺,何妨附列,述《雜紀》第三十二終焉。凡為圖經暨論 各二十三,為考者十八,為表者二十有六,為紀者二, 為大小列傳者四千四百有奇,為分志之目三十有 二,而志各有序有論,一如目之數,總之為卷者九十 有八。始事於萬曆甲戌冬十有一月以後,二歲丙子, 夏四月朔卒工。是役也,右布政使柏,參政吉,士人种 璽,參議時雨、崇嗣、化日、強思,充按察使邦奇,副使文 煒、度,僉事克敬、夢龍、松林、喬范,署都指揮僉事顯忠、 昆,皆繹校故牘,宣告風謠,因事疇咨襄贊,例將備書 云。

《楚紀序》
廖道南

惟皇履極二十有四載秋八月朢,道南撰《楚紀》成。先 是,中丞車公純、柱史伊公敏生巡視衡潭,諮諏蒲里, 若曰:「昔者司馬子長留滯周南,乃撰《史記》;君實屏居 涑水,乃撰《通鑑》。子舊太史氏也,藏修山澤,近十年矣, 所著惟何?」道南瞿然曰:「夫何知,夫何言!僕夙侍講筵, 載筆史局,莊誦奎藻,縱觀祕書,窺厥奧矣。夫皇祖開」 天,率虎旅於鄂渚,江漢底平,時則祖訓有垂,帝典有 述,先天而天不違也。皇上統天御極,龍飛於郢邸,翼 軫揚輝,時則「大典」有書,大狩有錄,後天而奉天,時若 也。仁人事天如事親,孝子事親如事天。是故紀皇運, 欽天道也,尊其所尊也;「紀國基,本天潢」也,親其所親 也。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有德必徵諸獻,有功必懋諸 庸。是故紀徵獻,承天寵也;彰有德也;紀懋庸,隆天施 也;奏迺功也。修德斯可以凝道,修詞而後能成章。是 故紀崇道,率天性也;宗正學也;紀昭文,煥天緯也;賁, 文明也。觀諸天以察變,觀諸人以化成。察時必要於 審幾,審幾必資於慎慮。是故紀孚諫,敕天命也;謹時 幾也;紀稽謀,體天心也,協幽明也。「處變知節,變極乃 通;隨時視履,履正斯順。」「是故紀樹節」,循天理也,不失 厥常也;「紀經變」,偕天行也,不紊厥序也。履坦者尚貞 於幽人,守貞者登明於哲后。「是故紀考履」,植天粹也, 厥行惟醇也。「紀闡幽」,紹天明也,厥類惟彰也。履粹斯 名顯矣;幽闡斯風動矣。「是故紀登績」,代天工也;厥績 用熙也。紀穆風鳴,天籟也,厥聲用宏也。惟天有象,聖 人則之,以通神明之德;惟聖有則,學者準之,以造聖 賢之域。是故聖人以天自處而天道成,君子以聖為 則而人道盡,故終之以景則焉。《易》曰:「乾元用九,乃見 天則。」此之謂也。僕又聞之,人臣為利祿而效忠,則其 忠必不盡;君子為名譽而為善,則其善必不成。是故 有心於為文,未必因文以見道;無心而悟道,容或積 久而成章。蓋嘗奉敕管校《列聖寶訓》、「實錄」,有以見皇 祖丕顯之謨;奉諭編葺御書文劄,有以見皇上丕承 之烈;暨修《祀儀成典》及《大明會典》,有以見聖祖神孫 天人合一之文。矧興都肇基,通九域為一家;聖神啟 祚,通萬象為一體。先聖後聖,其揆一也。竊不自揣,竭 精殫思,九年於茲,夙興摛管,夜分抽笈,丘壑在望,汗 牛匪勞,畎畝不忘,測蠡為慰。往不可追,來或續焉,愚 者千慮,或一得焉。觀諸杜佑《通典》,鄭樵《通志》,率皆矢 忠,乃克就緒。所以仰煥乾精,上徽帝藻,幽贊神理,明 融物化。通天人為一機,精斯會矣;通古今為一息,神 斯契矣;通物我為一致,化斯溥矣。是故肇於《通紀》之 成也。贅茲俚言,以識歲月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