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7 (1700-1725).djvu/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在漳浦水北,因水為名,尋以地多瘴癘,吏民苦之。耆

壽余恭訥等乞遷他所。開元四年,敕移就李澳州置 郡,故廢綏安縣地也。自初置州,隸福州都督府。開元 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敕割隸廣州。二十八年,敕 復隸福州。州本二縣,一曰漳浦,即州治也,二曰懷恩。 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敕以戶口逃亡廢之,併 入漳浦。又割泉州龍溪縣隸本州。大「曆十一年,福建 觀察使皇甫政奏割汀州龍巖縣來屬。十二年五月 二十七日,敕從之。」天寶元年,改為漳浦郡。乾元元年, 復為漳州。興元二年,刺史柳少安請徙治龍溪,福建 觀察使盧惎錄奏,貞元元年十一月十六日,敕從之。 遂以龍溪城為州,定管龍溪、漳浦、龍巖三縣。山川清 秀,原野坦平。《良山記》、董奉之遊《九侯傳》「夏后之祀。趙 佗故壘,越王古城。營頭之雉堞依然,嶺下之遺基可 識。」陳將軍忠貞冠代,王使君勳烈標時。周先輩之奇 才,潘侍郎之重德。「大同有九虯之瑞,開元出祥雲之 符。」靈跡應祈,筋山屏盜。遺芳未泯,勝概可尋。蔚為江 外之名邦,不特閩中之要地。凡諸可紀,悉具于後。

《漳州守臣題名記》
宋·朱熹

「漳以下州,領軍事。」唐垂拱二年,用左玉鈐衛翊府左 郎將陳元光奏置,領漳浦、懷恩二縣,而治漳浦。開元 四年,徙治李澳川,在舊治北八十里。二十九年,廢懷 恩入漳浦,而割泉州龍溪縣來屬。天寶元年,改漳浦 郡。乾元二年,復為州。大曆十二年,又割汀州龍巖來 屬。貞元元年,乃更徙治龍溪。唐末五季之亂,常為泉 州支郡,而偽刺史董思安者,至以私諱輒改號為「南 州。」我宋乾德四年,泉州陳洪進以二州版圖歸王府, 始詔復故號。太平興國三年五月一日,洪進入朝請, 遂以衛尉寺丞劉援來知州事,而五年又割泉之長 泰縣以屬焉。蓋凡漳之所以為州,其本末之可考者 如此。其守將則陳公沒而為神,今以王封廟食,後乃 或見或否,以至於劉侯而後,始有紀焉。蓋其壁之記, 本嘉祐中鄭侯偕之所立。逮淳熙中火而復刻,則又 趙侯公綢之為也。紹興元年,假守朱熹至而觀焉,則 其木理往往龜裂,且其所書又太煩悉,而將無地之 可書也。乃為買石延平,礱置廳事,更為擘窠省文之 法,以寫舊記,而虛其左方,以俟來者云。

《經界議》
前人

具位臣朱熹準尚書省劄子,備奉聖旨指揮,令臣相 度漳州先行經界事聞奏者。臣又據龍巖縣尉劉璧 申:「經界之行,惟里之正長,其役最為煩重。疆理畎畝, 分別土色,均攤稅賦,其在當時,動經再歲。彼出入阡 陌,妨廢家務,固已不勝其勞。一有廣狹失度,肥磽失 宜,輕重失當,則詞訴並興,而督責又隨至矣。然有產 則有役,適當重難,使出心力以應役使,亦無可奈何。 然彼皆鄉民,安知經界書算則必召募書人以代此 役。而書人能書算,必嘗為胥吏之傑黠者,莫不乘時 要求高價,執役之人急於期限,不免隨索隨酬,而又 簿書圖帳,所用紙劄亦復不貲,執役之人,安能勝此 勞費?」竊謂經界之在今日,不可不行,「行之亦不患無 成。若里正、里長書人紙劄之費,亦有以處之,則可舉 行。若坐視其殫力耗財如曩日,恐非仁政之意也。」臣 竊詳此意,與臣所奏大指略同,而所陳利害更為詳 盡,伏乞參照施行。

《長泰東溪路記》
黃子信

長泰僻在一隅,惟自溪以東接壤於泉之同安,最為 要衝。凡部使者巡歷,官司送迓,邑人西上赴部,下至 販夫販婦,莫不更出迭入於此。其路介於西山徑之 間,嶮巘磽确,地名「石門」,石梯亂石蹲踞。左右抵觸,尤 為絕險。沿道有橋六所:曰「半山」、曰「前洋」、曰「楊店」、曰「吳 店」、曰「林店」,皆梁木為之。歲月經久,木老而仆,板腐而 摧。又有陳侯坑者,每遇暴雨漲滿,行道之人,至終日 不得濟。邑自開創於南唐保大十四年,迨皇宋之興, 迄今凡歷幾政,邑父老常以是請,欲為而中輟者屢 矣。郡倅丘公微之,淳熙間出宰是邑,入境之初,觀歷 是險,惻然憫行者之艱。未幾,捐俸為邑人倡,邑士傅 肅等董其事。於是《照頭陀》來於天柱「山,聞道人來於 上高山,工匠五十餘人來於福唐,皆不約而至,誅茅 斬木,鑿石於雙桂之側。是時左右居民爭出力以助 役,公毅然不肯,寧雇役以償直,不欲厲民以妨農也。 嗚呼!治橋道以濟民,且為民惜其力。公之仁政,可於 此窺其一班矣。」公聽斷之暇,每出視役,首尾三年,方 及就緒。砌石路一千「餘丈,平險為夷者一十六段,鑿 險於石門,等級於石梯。舊橋六所,斷者續,頹者築。又 造石橋三間於陳侯坑,至今往來,坦然無阻,皆公賜 也。」興役於淳熙十三年之冬,落成於十五年之春。前 輩嘗於橋道以覘人之政事。夫政事非橋道所能盡 也。蓋小者既治,則大者必不廢,苟可以濟人者,無不 加意焉,則其勞心於撫字也可知。君子觀公橋道之 治,則知三年善政,無一缺然者。雖然,立石非公意也。 邑士傅肅因語余以公治橋道之意,欲至石店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