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7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海隔截不通,故曰「垾。」 雙髻巖 ,其麓有犀山,中有石洞,深不可測。緣崖而上,洞有蠣殼,燐火夜光。

劍岩山 山勢雄峻,上有石洞,相傳仙人居之,丹竈存焉。峻岩 俗呼「峻灘」 ,二石大如屋,上下相疊,一人搖之亦動,傍有石筍,高十餘丈。

「玉女洞 」 ,在案山上。

積善巖 在湖山絕頂。石洞幽險,上有米元章題名石刻。

西斜潭 :在五、六都。

九里潭 在九都。其長九里,至漆溪、梨溪入楊家溪。

梨溪潭 在八都。中有伏龍,自旦至午,雲霧恒凝。

北門方井 在北門城內之西。

阜崎雙井 在四十都海濱。賴以汲爨。

石池 在八都。四時不涸。

仰天湖 去州城東七十里。在場裡山頂烏崎港 受楊溪之水入於海。潮水由此入渡。此為清灣司,為八都。

廉溪 在二十都靈岩東北。

「三澗 」 在龍首山。山稍東坳處有石澗堂,堂東為東澗,流下北城外壕,分流東水關入內壕。堂西為中澗,山之西有建福寺,寺右為西澗,流下北城外壕,分流入西水關內壕。總之俱達於東,併流入海。而今不然矣。

鳳凰池 在金字山下。舊為「龍首山下」 ,誤。池,制火星也,今湮塞水涸,而豪強者鞠為園圃矣。月池 ,在州南門外。知州歐陽嵩開濬,以制南方之火。地下猶存數百年。松椿初欲併南禪,穿大湖瀦水,思壞民居,乃止。萬曆十九年,知州史起欽重修。池近民居易於湮塞。

石池 在八都。四時不竭。

馬井 亦名「龍井。」 元末,馬生龍駒,在深澳嶺下,今湮。

十八井 在二、三都赤岸。唐、宋時,其地有十八境,每境一井,今存八井。

福安縣

鶴山 :邑東與龜湖山對峙,原在城中,嘉靖倭患後,地曠民稀,截出之。

仙嶺山 邑西。山巔上有馬仙遺跡。旱禱雨,以空瓶塞口,懸崖水忽內溢,輒雨,巉石為火星。舊立日照庵,今廢,宜植木蔽之。

筊山 在邑西北,以形名。

興龍山 在縣北。其地有金雞吐水,旱歲不涸。詹洋山 ,去縣東北三里,縣龍過脈之地,勢如蜂腰,今辟為田。形家以邑多水火,龍脈不宜傷,宜培樹之。

虎口山

白公山 山下石室俗呼「靈澤夫人洞。」

白雲山 在上十都,最高,為閩東第一。山上有庵,常積雪不散。登絕頂,俯瞰城邑川海,如在宇下,繆狀元讀書處。

流水坑山 在二十二都。高巒有洞,人罕至,以雲占雨。

《罩籬山 》常有白雲,佳氣在二十七都。

「三台山 」 在儒學前。

《岩湖山 》上有巨石如掌,又有馬蹄跡。

《馬頂山 》:山兩端高起,中央平凹,頂朝邑中,狀若奔馬。

松源洞 在二十二都。有巨木及香爐,仙人所居。五代鹽鐵副使姚建開基於此,因移爐而出。鄉人神而祀之。

《石人 》在詹洋岩湖仙嶺。

積善巖 在湖山絕頂。石洞幽險,上有米元章題名石刻。半石上有仙人掌跡,叩之有聲。泉浦山 在二十一都。薛令之墓。

王母洞 ,在龍首峰後。相傳有仙嫗修煉於此,時聞鼓樂聲。

洪山娘洞 在二十五都。

閩川嶺 在二十八都。即閩坑。

金剛岩 在三十四都

勒馬山 在三十五都

米岩 亦名「谷嶺」 ,相傳巖穴吐米以供行客,客鑿石多取,遂不米。

掘龍岡 分詹洋山右脈,頗奪縣龍,邑人掘斷山脊,其山后有「尼姑庵坪」

觚嶺 古有巡檢司

鐵仙障 昔有仙舍其上。

《紫藤峰 》「紫翠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