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7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蕃,惟平蕪芊芊,畜牧或可耳。

正中為娘宮嶼。從西嶼入,二十里之茶盤,又十里之 進嶼,即娘宮嶼也。𣹢蓄平穀,無海潮淜奔激射之勢, 其狀如湖,故澎以湖名。湖面寬轉可里許,深穩可泊 南北風,我舟汛守皆頓其中,故夷人窺以為窟穴。面 為案山仔,右為西安,原無戍守,今各新置銃城。案山 則左標舟師守,西安則右翼哨兵守。又左為風櫃,夷 所築銃城處也。山略高至七八尺,夷人坳其中,上壘 石若雉堞,安銃數十門,每一發,川鳴谷應,今廢。然亦 略因其舊,多列巨銃,仍公撥右翼把總一員、哨官二 員、兵三百餘名守此。蓋與案山、西安相犄角。東為蒔 上澳,豬母落水最當東南之衝。諸夷寇從東南來者, 遇風輒寄泊烏由陸之娘宮三十餘里。舊左哨舟師 守此,今防其橫突也。更築銃城一所。又東向為銷管 港、林投仔、龍門、青螺諸嶼。龍門有原泉,掘地每至尺 多人家。舊屋址瓦磚,蓋國初時澎中聚落也。萬曆丁 巳,倭流劫大金所,餘船突犯泊此,遷延至十餘日,始 徙去。往東番竹篸港,游船追勦,為所敗,與蒔上俱鎮 重兵馬。

西為西嶼頭,正夷寇出入之道。有果葉澳,泉甚冽,可 以煮茗。稍北為篙竹灣。又西為子圓又西北為丁 字門、水吼門,非乘潮舟不得出入。舊有「右稍」舟師守 此,今并撥水陸重兵協戍如蒔上,以防竊發。

北為北山墩,有北太武,少逶為赤嵌。循港而進,越一 澳區為鎮海,港累城焉。又西北另為吉貝嶼。沿海諸 山,古石森然,劍戟列舟,遇輒碎。港道迂曲,非練熟舵 梢不能架船。今查北太武與中墩稱「兩太武」,俱湖中 最高處。各置墩,設兵瞭望。每十日則更番娘宮。稍後 可二里為穩澳山,山形頗迂坦。自紅夷遁去,奉議開 「築城基,通用大石壘砌,東西南共留三門,直北設銃 臺一,內蓋衙舍,鑿井一口,左翼官兵置此,以控制娘 宮」者也。

閩海東南,一望汪洋,其中島嶼甚多,古不可考。明洪 武時,頗設兵巡守。其營有二:曰寨、曰遊。寨為正兵,遊 為策應,指臂相使,東以防倭,西以備番舶夷人。其戍 卒取之沿海衛所,踐更抽發,以時哨巡,非常駐之師 也。島嶼之最大者,曰湛水、曰雞籠、曰北港。北港即臺 灣也。此在諸寨遊之外,其廣袤可敵一府。臺灣之北 曰澎湖,二島相連,互為唇齒。在宋時,編戶甚蕃。明初, 以其海中絕島,易與寇通,難馭以法,徙其民於泉之 南關而虛其地。其澎湖之設邑總、遊兵,大率始於嘉 靖年間;建遊署於島上,歲遣汛卒可千人。其地自烈 嶼解纜,行《乾巽》針,風潮若順,二晝夜可到。地之周圍, 僅百餘里,四山不甚高大。澳內堪泊兵船六、七十隻, 以避四面風。但澳口窄狹,潮退船方得出;遇警,遽難 追逐;惟泊天妃宮前外澳,出入為便。或颱颶時發,始 移入內澳。

嘉靖癸亥、甲子間,譚公來開府,提督軍務,與總兵戚 南塘共訪求信國遺蹟修復之。烽火門寨在福寧州 寧德縣地方,與浙之溫、台接壤。次西為小埕,在羅源、 連江、長樂三縣地方。又次在南日山,福清縣鎮東衛 興化府地方。次東為浯嶼,在泉州永寧衛同安縣地 方。最東南為銅山寨,在漳州府漳浦縣鎮海衛及懸 鐘所地方,彼此接界,而接哨又防於海之外,是最為 策之善者。潭之月港,向為倭之窟穴,今改設海澄縣, 於防禦亦為得策矣。第從此更東南,則廣東界。而閩、 廣交界之所為南澳。澳中有柘林、有金嶼、臘嶼、虎頭 嶼、獅頭嶼、有雞丹澳、宰豬澳、龍眼沙澳、雲蓋寺澳、清 澳、深澳。又有許朝光新舊城山嶼,在大海洋,少人屯 聚,地甚遼闊,又有險可據。近年海賊吳平會據以叛, 造居室、起敵樓於娘娘宮澳口之前後,泊《艨艟》巨艦 於澳前深處。我師攻之不克,賴戚將軍竭謀悉力,僅 能驅之於廣海,而其地未聞有所以經略。他時倭復 來,與我內地賊互相結而盤據,為閩、廣間腹心肘腋 患,此不可不逆慮。謂當於五水寨之外更設一鎮,即 其所謂新舊城所為宮室敵樓,增置而修葺,分兵命 將戍守之地,可以耕,海可以漁,即可省兵餉之四五; 或即招募土著,統之以能將,為防海永遠計。亦一策 也。

海上有三山,澎湖其一也。山界海洋之外,居然天險, 實與南澳、海壇並峙,島夷所必爭也。往林鳳、何遷輝 跳梁海上,潛伏於此;比倭夷入寇,亦往往藉為澳區 焉。其要可知矣。

湛水一帶,自白狗山對過,迤南至澎湖相望,有四府 之寬直,可如崇明。設府縣皆閩人浮此互巿,今為佛 郎所據守此,則四府可無東南夷之患。此地不早圖 之,終為福省梗。

「閩山多田少,又無水港,民本艱食,自非肩挑步擔,踰 山度嶺,則雖斗石之儲,亦不可得。」福與漳、泉四郡皆 濱於海,海船運米,可以仰給。在南則資於廣,而惠、潮 之米為多。在北則資於浙,而溫州之米為多。懸鐘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