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9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始備師生之數視各郡,其間廢而修者屢矣,雖莫 之悉,大抵皆不能及今日也。嗚呼!聖賢道在萬世,固 不繫於學之修與否。然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士子非 學何以精其業哉?紀剪薄被命,恆懼弗稱,寢食靡寧。 語寮寀曰:「環視吾之中,無可足以稱學政陶範俊髦 者。況湖南隸地甚廣,學校甚多,惟勤以補拙,乃衝暑 毒,冒風雪,晝夜兼程,期月餘。荒州僻邑,巡歷粗遍,凡 學校傾壞,輒命有司修之。」韓公察其無他請,輒報許。 茲學已告成,而桂陽、夷陵等州,蘄水、武昌、大冶、黃岡、 蒲圻、平江、鄖西等縣學,或遷或拓或修,皆漸就緒。士 習雖未丕變,假以二三年一再巡歷而督責之,或庶 幾矣。第衰病迫人,歸志已決,固因請紀書於貞石,以 俟後之君子共成之。如曰:「我躬不閱,遑恤我後」,則吾 豈敢?謹記。

《寫山室記》
李維楨

余嘗見《畫記》《畫史》《畫錄》《畫繼》諸書,所載善畫諸品百 千人,而孫氏殊少。李唐有仁貴、位遇,趙宋有夢卿、懷 悅、知微數人而已。獨吳人孫叔美,其父桃溪翁以善 畫聲稱籍甚,年踰九十,而叔美與父齊名,若戴逵之 勃、袁倩之質、姚曇度之惠覺,張僧繇之善果,李思訓 之昭道矣。叔美遊楚久,極為楚人所愛重,遂留家漢 陽,構室而居之,顏其楣曰「寫山。」畫非一端,其獨稱山 者何也?則郭熙之說也。丘園養素,所常處也;泉石嘯 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觀 也;塵囂韁鎖,人情所常厭也;煙霞仙聖,人情所常願, 不得見也。故有可行,有可望,有可游,有可居。妙手出 之,不下堂筵,豈不快人意、獲我心哉!其寫於室何也? 則宗炳之說也。理絕於中古之上者,可意求於千載 之下;旨微於言象之外者,可心取於書策之內。況身 所盤桓,目所綢繆,以形寫形,以色貌色也。老病俱至, 恐名山難遍睹,凡所游履,圖之於室,撫琴動操,欲令 眾山皆響耳。入其室而審諦之,若山若非山,若寫若 非寫者,則王微之說也。「古人作畫,豈以案城域,辨方 州,標鎮阜,劃漫流?本乎形者,融靈而動,變者心也。靈 無所見,故所託不動;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到。於是以 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畫寸眸之明。曲 以為嵩高,趣以為方丈,孤巖,鬱若吐雲,縱橫變化,此 畫之致也。披圖按牒,效異山海,綠林揚風,白水激澗, 豈獨運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畫之情也。」叔弟與 叔美善,聞余言,躍然曰:「昔戴勃有《九州名山圖》,今不 傳。而梁元帝之格,王維、李成之訣,荊浩之賦,郭熙之 訓,郭思之論,韓純全之集,其法具在。叔美所寫,未知 與勃圖何如?以校諸家論著,可謂升堂入室。至伯兄 所引三說,進乎技矣。夫山且有騫崩時,余安能必叔 美長有此室,而以伯兄言方叔美於古人名且不朽, 如山之壽,踰其所寫無筭。」因次而書室之四壁。

《南陔館記》
前人

漢川張茂才永卿,累世擁重貲,至其尊公太學君中 歲好道,杜門距躍,不交外事。永卿既嫺文辭知名,又 好結客,戶外屨常滿,則辟舍南隙地為館,以奉太學。 君落成,永卿問名於友人潘景升。景升名之曰南陔, 而屬不佞為之記。蓋南陔之亡久矣,獨《詩序》有之:「孝 子相戒以養也。」夫養非一端而已。公西華之養親也, 若與朋友處;曾參之養親也,若事嚴主烈君,是不同 也。舜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仲由啜菽飲水,是不 同也。《凱風》怨則不可磯,《小弁》不怨則愈疏,是不同也。 食饗不為概,然而樹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是 不同也。不登高,不臨深舟,不遊道,不徑在,醜夷不爭, 然而戰陳無勇,非孝也,是不同也。先意承志,諭父母 于道,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然而父有爭,子則身 不陷於不義,三諫不聽,號泣而隨之,是不同也。夔夔 齋栗,不敢噦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視,不敢唾洟襲搔 袒撅,然而嚴威儼恪,非所以事親,是不同也。「幹父之 蠱,有子考無咎。」然而善則稱親,過則稱己,是不同也。 永卿奚擇焉?昔者有鳥止于魯郊,魯君悅之,為具太 牢以饗之,奏《九韶》以樂之。鳥憂悲眩視,不敢飲食,此 無故以己養養鳥也。若夫以鳥養養鳥者,棲之深林, 浮之江湖,食之委蛇已耳。永卿之尊人,雅意乎長生 沖舉之術,清凈無為之業,而永卿為是館以養之。是 以己養養親,非以親養親也,趨舍將無戾乎?且夫父 子之親,無所解于其心,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豈待戒耶?戒而後養,非其至也。楚有直躬者,父竊羊 而謁之上,上執而將誅之,直躬者請代之。將誅矣,告 吏曰:「父竊羊而謁之,不亦信乎?父誅而代之,不亦孝 乎?」荊王聞之,不誅也。孔子曰:「異哉!一父而載取名焉。 永卿之以養親,名館也,謂何?」永卿憮然曰:「不肖豈敢 以養親取名?蓋吾友督誨我也。先生之言與家大人 之道,廣博而精微,小子所不能窺。然竊聞之禹、益之 于舜,曰『儆戒無虞』。衛武公耄矣,作《抑戒》之詩。自古聖 哲,焉能廢戒!請以先生之言記吾館,朝夕誦之,如臨 師保,庶幾無失養于家大人,無負吾友命名之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