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49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風雨之晨,霜月之夕,行者患焉。余以戊申秋來守是 邦。舟泊漢渚,騶從候於道左,即目矚而心動焉。歲首 迎春,東郊隄柳初萌,旌旄相屬,童叟喧闐,觀者如堵, 而土石剝落,前驅或阻。嗟乎,此何事而致煩我民之 竭蹶乎?亟呼父老而諭之:「方今庶務聿新,是亦不可 緩也。」余捐俸若干,別駕趙君、城守劉君、邑侯唐君各 捐俸有差。而行僧某復出缽資二十金以助焉。乃檄 邑尉董其役,畚土築塢,礱石架梁,甫經旬而工竣隄 成。仍夾道植柳,可蔭行旅,以無虛曩昔命名之意,而 歷歷晴川,或補勝概之萬一也。因是追念往蹟,隋隄 荒遊,無足稱矣。蘇公治隄西子湖上,碧浪藏鶯,青絲 絡馬,往來其地者,冷然如御風而行,即大江東岸。相 傳武昌東門柳,治績風流,迄今誦之不衰。休哉!「予何 敢當所厚願者?此邦之人朝夕由是路而不病於涉; 後之人隨敝隨修,使江濤不嚙於外,湖葦不侵於內, 通而不塞,久而無斁,庶幾與大別」並垂焉爾。是為記。

《漢川縣重建萬魁臺閣記》
吳𦒎

漢川縣之有臺閣,肇自前令鄭君文龍攬邑治之形 勝,於城北之隅,得隙地焉。縱橫數十弓,畚土為基,築 臺其上,高館層樓,宏壯靚深,顏曰「萬魁臺閣。」先是,邑 東郭數患火,鄉村多惡疾,歲薦饑,民不聊生,學宮子 弟,科目寥寥。自閣建而諸患屏絕。歲亦有秋,多士振 興,登朝者相繼執國政,蓋至今尸鄭君之功不衰。歲 戊申,余獲宰斯邑,去鄭君僅數十年,頹垣敗瓦,無復 舊觀。邑亦迭罹兵荒,戶口僅存。邑之廢興,與閣相終 始。有以修復之說來告者,余頷其言,而尚未有以應 也。會大中丞撫憲林公履畝閱荒,歷溳沔而旋休。於 是閣朝邑人而問之,且得其實。爰解橐中裝授余曰: 「爾其斥而新之。」遂經始於是年十月,再閱月而告成, 計費金九百餘兩。官紳士民相與佽助者,具載《碑記》。 前堂後閣,累土疊砌,視前制有加焉。縉紳學士大夫, 驗前之廢,睹今之興,交口嘖嘖,以為公之獨厚於川 邑也夫。公再奉天子命,秉鉞於楚,凡八州之內,一夫 不獲,一物失所,無不引為己咎。單車就道,一薪一粒, 不以累下邑。郵亭傳舍,若罔聞知。所至訪民疾苦,兒 童走卒,皆得至其前,勞苦如家人父子。歲潦大祲,士 民環公而泣曰:「公活我!」遮道邀至其境,公弗之迕,具 言其狀於朝。蠲本年折數十萬,立捐俸囊,遣官賑濟, 全活寔億萬計。是豈獨漢川一邑為然乎?雖然,公之 仁心惠政,凡十五國之家,絃而戶祝者,真不啻子父 之思也。而獨於憩茇之頃,更不憚拔毛布髮,乞靈於 神鬼異物以相之,則不可謂非獨厚於川邑也。南豊 為歐文忠記「醒心亭」,取義於昌黎北湖之詩,而推原 文忠之意,以為「一山之隅、一泉之旁,非公樂也。吾君 優遊而無為於上,吾民給足而無憾於下,天下之學 者皆為材且良,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 若公之志,豈有異乎文忠也哉!余故樂得而書之,為 敘其本末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