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0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年,改沔陽府為沔陽州,並入玉沙,領景陵縣,直隸湖廣布政司。十年省當陽縣入荊門州,並潛江縣屬荊州。十三年復置當陽,仍屬荊州府。嘉靖十年,以舊邸在安陸州,改為承天府,設鍾祥縣附郭,仍與京山並。割荊州府之潛江縣、荊門州當陽縣及沔陽州景陵縣皆增屬,隸湖廣布政司。

皇清順治二年,改承天府為安陸府所屬州、縣名號。

仍舊制

鍾祥縣:附郭。

春秋、戰國郊郢之地。屬楚,曰郢中。秦併天下,分荊州屬南郡,即今江稜縣。漢為雲杜地,屬江夏郡地,即今武昌。三國魏曰郢州。晉初屬江夏郡。元康九年,分江夏西界立竟陵郡,即今景陵縣,置長壽縣。宋齊仍為長壽縣,屬竟陵郡。梁立北新州,遺址在京山東北,置梁寧郡,領長壽縣。西魏以長壽改屬安州,今德安府。後周分置石城郡,後於石城置郢州。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復置竟陵郡。唐復立郢州,治長壽縣。貞觀元年州廢,以長壽縣隸鄀州。十七年,復置郢州,治京山,後改富水郡。乾元初,復改富水郡為郢州,還治長壽。梁、唐、晉、漢因之。後周廢富水入京山。宋為郢州,富水郡防禦,屬京西南路。元至元十五年,改郢州為安陸府,領長壽縣,隸河南行省。明初因之。洪武八年改安陸府為安陸州,領京山縣,以長壽縣省入,今之「元佑宮」 ,即其基也。嘉靖十年,改安陸州為承天府,設鍾祥縣附郭。十八年,巡撫都御史陸杰、巡按監察都史姚虞又奏割荊門州之馬良、望鄉來屬。

皇清順治三年,改承天府為安陸府,《鍾祥縣》仍附郭。

隸湖廣布政司,分隸荊西道。

京山縣

漢雲杜、安陸二縣地。東漢為雲杜、南新市二縣境。晉屬竟陵郡。宋、齊因之。梁立北新州,置安陸郡,領南新州及新陽縣。西魏改北新州曰溫州,新陽曰角陵,改南新市為富水縣,又置盤陂縣。隋開皇初,郡廢。大業初,州廢,改角陵曰京山,廢盤陂入焉。唐初屬安州。武德四年,以京山、富水復置溫州。貞觀十七年,州廢,二縣皆屬郢州。宋乾德二年,廢富水入京山。元因之,屬安陸府,隸荊湖北道。兵亂,移治漢濱。至元十二年,還舊治。明因之,屬安陸州。嘉靖十年,改州為承天府

皇清順治三年,改承天府為安陸,府、縣仍屬焉。

按《縣志》,周《職方》,皆荊州之域。周為雲子之國,在楚為郊郢。秦為南郡地,漢為江夏郡之雲杜、安陸二縣境。後漢分安陸立新市縣,屬江夏之竟陵,魏因之。晉初亦為江夏郡之雲杜、南新市之疆域。惠帝時,二縣分屬竟陵郡,齊又分新市、新陽別屬安陸郡。梁普通末,乃以為新州,即梁寧郡治所。西魏以為溫州,又改新陽曰角陵,改南新市為富水郡,仍以縣屬焉。周因之。隋初郡廢,縣屬安陸,省盤陂縣,改角陵曰京山。大業初,以京山、富水屬安陸郡。唐武德初,以京山、富水隸安州。四年,又以二縣屬溫州。貞觀十七年,廢溫州,京山、富水屬郢州。五代仍唐制。

潛江縣

《禹貢》
荊州之域虞夏時貢道也禹貢浮於江沱

潛漢逾於洛,至於南河。秦併天下,分荊州置南郡。漢又分南郡置《江夏郡》。潛江,江陵地,屬南郡。

《爾雅》
水自漢出為潛蓋漢水自鍾祥北三十里

分流為蘆洑河,逕縣東南,復入於漢,故名。唐大中間,置征科巡院於白洑,屬荊南節度使。五代高季昌據荊南,沿漢築隄以防水患,改設安遠鎮。宋乾德初,改安遠鎮為潛江縣,屬荊湖北路。元改江陵府為中興路,領潛江。世祖至元二十七年,隄決,遷治于斗隄,後為偽漢所據。明洪武元年,改中興路為荊州府,潛隸之。嘉靖十年改《安陸州》為《承天府》。割潛江屬之

皇清改承天府為《安陸府》,縣仍屬焉。

沔陽州

春秋為楚地。秦屬南郡。二漢為南郡、江夏二郡地。晉分置竟陵郡。宋齊因之。梁置沔陽郡。西魏省州陵、惠懷二縣,置縣曰建興。後周置復州。隋煬帝初州廢,置沔陽郡。唐武德五年,改為復州,移治沔陽。乾元初,又改復州曰竟陵郡。宋初因之。乾德三年,以白沙院為玉沙縣,屬江陵府。至道三年,以玉沙縣來屬,領縣二。寶元二年,廢沔陽為鎮,併其地入玉沙。熙寧六年,州廢,以景陵縣隸安州,玉沙亦廢為鎮,屬監利。元祐元年,復置復州及玉沙縣,仍屬復州。端平三年,復州、景陵併徙治于沔陽鎮,以玉沙為附郭。元至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