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0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曰「亮采」 ,知府吳惺扁之。兩翼為首領之幕。兩廡為六房,南為儀門。儀門外為大門,門上覆以銅瓦,視順、應二府之制。堂後會食之所曰「自公堂」 ,知府郭甲扁之。左右室為庫,後堂之內為郡守私廨。左之東北曰清軍廳,稍前為白雪亭,又南為理刑廳,又南為四首領衙。右之西曰管糧廳,西北為捕盜廳。捕盜改駐沙洋,有公館儀門外,左為延賓館,右為司獄司。土地祠舊西向,甚湫隘,不便展拜,萬曆二十九年改向南,在賓館後,高曠與賓館等。大門外左右陰陽醫學及榜房。廣盈倉在閱武門內。至

皇清順治初年,復為安陸府。雖修葺更新,不一而制。

悉仍舊。及康熙五年二月,府治燬,知府張尊德重建,更堂額曰「體國養民」 ,前檐額曰「大中至正。」 堂後又為寅清、居敬、忠愛諸堂,宅後有楚望樓、昭華軒,東西有小暇軒、凝香館、寶善齋各廳,並經重修。同知劉餘霖增闢萼輝堂,郡守匾之。鍾祥縣治 ,明嘉靖十年,改州為府,創設鍾祥縣,附郭立治於威武門內東阜上即「廣盈倉」 舊基為之。廳堂門廡如制,經百有餘年,燬於兵火。

皇清康熙四年,知縣程起鵬重建縣大門外屏牆左。

右坊大門內,左延賓館、土地祠,右櫃房。倉、監。儀門內左為縣丞衙,右為典史衙。正堂左右列六房:班房、管糧鋪、長倉等房。堂後為川堂,左庫房,右柬房。宅門之內為內堂,堂後為樓,樓後為神祠,樓旁為書室。

大察院 在府治北。嘉靖間,改為大監守備署。順治二年,改為察院。

學院 在城內西北。崇禎己巳年,知縣葉應甲改建。

《分守荊西道 》,在威武門內。

分巡荊西道布、按二司行署 俱在陽春臺側,久廢。

外察院 在陽春門東南,元佑宮西。萬曆三十年,知府孫大龍建,今廢。

城守守備署 ,在南門內,原係曾司空宅。順治五年,改為衛守備署。十八年,改設安陸營守備署。

留守司 在閱武門內,今廢。

承天衛 在城西北隅,今廢。

祠祭署 在石城門內。今廢。

顯陵衛 在城東北十里。今廢。

奉祀所三 ,一在從岵街東,一在從岵山隅,一在急遞鋪,今俱廢。

舊口公館 在縣南九十里。

新添鋪公館 在縣北四十里。

僧綱司 在報恩寺

「《道紀》司 」 在元佑宮,今在元妙觀。

僧錄司 在吉祥寺

預備倉一所 舊在南門外長壽縣右,設正廳三間,左右倉廒各三間。後因傾圮,遷併廣盈倉一處,將預備倉改為外察院,復建倉於閱武門內。明末賊燬,順治六年,詳請每年積穀,收貯泰禋殿以備賑。

義倉六所 在豐樂郢東百頃東港、石碑、臼口六處,明末俱廢。順治十六年,奉湖北巡按顧豹文興復「義倉」 三處:一在豐樂河,一在石碑,一在閱武門內。

養濟院 在城內東北隅。每歲人給布花銀三錢,月給糧米三斗,病則給醫,死則給棺。

「《惠民》藥局 」 每年令醫學擇醫生,置藥以待貧病。

「漏澤園 」 一在城南窯廠,一在城東二里許,一在城東五里許,各五十五畝,皆劉欽所捐。外,州縣

京山縣治 在城東北。其地北枕張良山,南直鳳凰山,於城中最高。《富水志》云:「在郭北」 ,正符今制。蓋自有縣以來,其址無改云。明洪武初,知縣劉桓稍稍興復。其後知縣王蔓榮、李文秉、毛祥相繼增修。至正德中,大壞。嘉靖十七年,縣丞趙以袞重建。中為正堂,旁有夾室二間,左為庫,正堂後為川堂,為知縣宅,因兵燬。

皇清順治八年,知縣汪武揚建廳事前左右分六曹。

前為儀門。門之外東為縣丞廳,今廢。西為主簿廳,今裁。左為寅賓館、土地祠,南為典史宅,今廢。又南為縣獄廳、囚室前為譙樓。知縣林應翔榜曰:「攬秀樓。」 樓之前,中為戒石亭,左為申明亭,右為旌善亭,今俱廢。東為陰陽學、醫學,西為急遞鋪。自鋪而西,為榜廊十二間。今亦廢。

風憲行臺 在縣治西,今廢。

按察分司行臺 在縣治西,今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