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0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至沔陽州之上西湖二十里。

西至江陵縣之「三湖」 ,一百二十里。

南至監利縣之蘇湖八十里。

北至京山縣之四㲼湖,六十里。《沔陽州》。

東至漢川縣界

西至潛江縣界

南至監利縣界

北至景陵縣界

景陵縣

東至漢陽府漢川縣界城隍臺九十里,至漢川縣治二百里。

西至本府界小河口九十里,至府城二百三十里。

南至沔陽州界剅河驛九十里,至州治一百八十里。

北至本府京山縣界淥水堰六十里,至京山縣治九十里。

西南至潛江縣,一百二十里。

西北至本府二百二十里。

自縣治至本省三百一十里。「至」

京師六千三百五十五里。

廣一百七十里,袤一百八十里。

荊門州

東抵本府界,原係九十里,因撥補鍾祥縣,後抵鍾祥止十五里,為鋪二。

西抵當陽縣界五十里,為鋪三。

南抵江陵縣界一百八十里,為鋪十三。

北抵宜城縣界一百八十里,為鋪十二。

東南至沙洋,抵漢水一百二十里,為鋪二。西北抵南漳界二百二十里。

自州治至本府九十里,至省城陸路六百六十里,水路八百二十里,至

京師,陸路三千二百里,水路六千七百里。

當陽縣

東至荊門州三塚界七十里,至州治一百二十里。

西至彝陵州土溪界七十里,至州治一百五十里。

南至枝江縣祐春坪六十里,至縣治一百八十里。

北至遠安縣之「深水橋」 八十里,至縣治七十里。南至荊州府一百五十里。

西南至宜都縣,二百一十里。

西北至南漳之趙家河,一百八十里。

自縣治至本府二百一十里,至省城水路九百五十里、陸路九百里至

京師,水路六千一百三十里。陸路三千六百八十

廣袤皆一百五十里

形勝附

本府。鍾祥縣附郭。

《楚辭》:「南郡之邑,沅湘之間。」

《唐劉丹記》:「西浮江漢,東馳京嶺。」

《風土考古記》:「舟車往來水陸之衝。」

《郡志》
上接漢江下通湘水

《富水志》:「東走江淮,西通梁漢。」

宋朱昂《賽廣澤廟序》:「襟帶隨郢,腹背吳楚。地窪而卑,水漾而瀦。」

《復州廳壁記》:「地濱江漢之茹。」

《輿地紀勝》。「惟茲七澤之南,實在重湖之右。」 京山縣

縣居眾山之中,路逕崎嶇,東、西北三路皆不通舟楫,惟縣南小河名「縣河」 ,春夏水溢,可通景陵、蒿臺湖,入漢江,形勢最為險隘。

潛江縣

西扼巴蜀之喉,北枕襄、鄧之臂,南亙洞庭之險,東連江、漢之會。三國關羽屯兵於俞潭,元季姜玨竊據於縣郭。胡文定曰:「欲固上流,必保漢沔。」 矧夫湖陂吞納,一葦四通,萑苻箐叢,突圍倏散。此亦形勝之最險者也。

沔陽州

《州志》
川澤之區

《宋朱昂序》:「環城皆水,因河為池。」

景陵縣

《古今傳》
形若螃蟹

張允之《焦侯德政頌》「夢澤之南,江流襄漢。是為景陵,東盡滄浪。」

《魯鐸記》
景陵為古荊州之域間乎雲夢之澤襟

帶義河三,澨在其南,沱、潛在其西,實亦江漢下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