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1 (1700-1725).djvu/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杜康井 在縣治東杜康臺下。相傳杜康造酒於此,其水有酒味。

關王井 在縣東六十里關王廟左。

林公井 在縣西門外紫蓋山下,縣令林典鑿。「八角井 」 ,在縣西五十里石梁山頂黑龍大王廟前。祈雨者禱神取水有應,井中時有白雲冉冉而起。

「甘泉井 」 在縣中,甘美不竭。

朱公井 舊在縣西倉邊,其水常竭。知縣朱崇學鑿於治東倉後,泉味甘美,人甚便之。

《余家井 》在永豐巷,深六丈。

扳倒井 在朱家港。漢光武入蔡陽經此,人馬俱渴,取水飲之,故名。

梁公井 一在舊縣儀門內,一在察院左,一在城南舊泰山廟,味俱美,今皆塞。

南漳縣

鳳凰山 在縣西北五里。

泰鴻山 :在縣治五里。

玉溪山 :在縣治前,其峰高峻。

四望山 ,在縣南三十里。東望襄陽,西望房陵,北望穀城,南望荊門,故名。

清溪山 ,在縣南六十里。郭璞嘗遊此,賦《詩》云:「清溪千餘仞,中有一道士。」

舞旗山 在縣東三十里。

羊角山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

雞頭山 ,在縣西一百八十里。以北臨漳水,又名「臨漳山。」

十會山 ,在縣西十五里。

荊山 在縣西北八十里。山三面險絕,惟西南一隅通人行,相傳周卞和得玉於此。上有抱石巖。按:《明一統志》引《山海經》云:「其陽多鐵,其陰多黃金。」 山頂有池,池旁有石室。

老鴉山 在縣南七十里。按《明一統志》:「上接文陽洞,下接三泉山,周迴四十餘里,洞險峻幽深,人不可近。相傳龍神所居,每歲旱,禱雨輒應。」 八疊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司馬懿鑿山開道,屈盤八疊,故名。

五盤山 在縣西五十里。

司空山 ,在縣西一百三十里。

七里山 在縣北五十里。

杏巢山 ,在縣南六十里。

一鍬巖 在縣西南里許。

斜溪洞 ,在縣東九十里。

文陽洞 ,在縣西一百里。

西溪洞 ,在縣南一百四十里。

聖馬洞 在縣西一里。按《明一統志》:「有石室,可容二三十人,舊傳有白馬飲水其中。」

仙女洞 在縣東三十里。按《明一統志》在縣西南五里抱玉巖之東。

筍石 在縣北五十里石門寺內。石上生成玉兔望月,又有筍紋數莖,狀如筍。

沮水 在縣南五十里。出房州永清縣西南景山,東南入於漢江。一云出房州房陵縣東山,東南過江陵府枝江縣,入於漢江。王粲《登樓賦》所謂「倚曲沮之長洲」 ,即此沮水也。

漳河 在縣南一百里。按《明一統志》「由當陽境入溪江。」

清涼河 在縣東六十里,源出西溪洞。按《明一統志》,「水與蠻河會。」

潮水河 在縣西一百里。其水一日一潮。瀟溪河 ,去縣二里。

珍珠池 在縣西南二十里雙池寺內。人於池旁蹴踢,則四圍水湧跳如泉。

黑龍泉 去縣十里

一碗泉 在縣西二百里歇馬廟旁。石上有坎,僅容水一碗,取之,不見其竭。

三湧井 在靈泉寺內。晉有僧聰達見此井,曰:「吾教興,則水湧。」 水果三湧,遂立寺焉。

棗陽縣

武王山 在縣東五十里。世傳楚武王常獵於此,後因楚霸僭稱,乃改名霸山。遠望白石如雪。《霸山,晴雪八景》之一。

赤眉山 ,在棗陽縣東北八十里。漢赤眉嘗軍此山,地名「北寨。」

馬鞍山 在縣東四十里。

椒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有梵寺,九層古剎,《椒山梵宇八景》之一。

大阜山 ,在縣東六十里。上有仙人曬藥臺、洗藥池。舊設有大阜驛,今廢。

鴨兒山 ,在縣東二十里,上有祖師廟。山之西即鄧家店,漢鄧禹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