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2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名馬塞山。《山海經》云。「荊山之首曰景山。」

楊子山 ,去縣北一百里。

馬嘶山 去縣北一百二十里,最高險,馬陟其巔則悲嘶。

黃竹山 去縣北一百里。產竹,多黃色。

倒驢山 ,去縣東二百九十里。上有果老倒驢跡存。

明月山 在縣四十里。下有誌公修行處,夜望光明如月。

建鼓山 ,去縣東南二百里。按《一統志》袁崧《記》云:「登勾將山,見馬鬣建鼓,嶷然半天。」 《元和郡國志》:「建鼓與馬騣山相接,冬夏積雪。」

香耳山 ,去縣東北一百里。

雞鳴山 ,去縣北一百里。

誌公巖 去縣西四十里,僧誌公結庵處。湖溪巖 去縣西北十五里。

瑤峰嶺 去縣東北二百五十里。

沮水 ,去縣南五里。按《一統志》,源出景山,東流入漢江。《左傳》,「江、漢沮漳,楚之望也。」

粉水 ,去縣東北五十里,蕭何夫人漬粉處。浸水 源出王家山,可染青碧色。

八渡河 在縣。源出滴水巖,流入漢江,側有八河渡。

馬欄河 去縣東三十里。

南視河 ,去縣西一里。

北河 去縣北一里

小湯池 ,去縣東十里。

大湯池 ,去縣東十五里。按《一統志》:「四時常溫,澄澈,愈痼疾瘡癬。」

湯泉 在縣東。宋洪邁《夷堅志》:「泉中有硃砂,八角琉璃井 在縣西南,以石投之,鏗然有聲。」 竹山縣

方城山 ,去縣東四十里。山半平坦,四面險固,山南有城,周十餘里。《春秋》庸地有四方城,此其一也。楚使盧戢黎侵庸地方城,即此。

礬石山 ,去縣北十里。舊云「山有礬石,其白如雪。」

龍祗山 ,去縣南二里。按《一統志》:「舊傳道士王若沖於此山服柏葉上昇。」

雞公山 ,去縣南三里。

霍山 去縣東三里

馬鞍山 ,去縣西五里。

鰲山 去縣西十里

黃茅關山 ,去縣西十五里。

十轉山 ,去縣西二十五里。

觀山 ,去縣西三十里。

燕子山 ,去縣西三十五里。

庸城山 ,去縣西五里。按《一統志》,「庸人昔居於此」 ,山上置鼓,故又名懸鼓山,與橫鞍山相連。筑山 ,在縣西五里,筑水所出。按《一統志》,漢昭烈屯兵筑口,即此水。

寶峰山 ,去縣西七十里。

女媧山 ,去縣西九十里。俗傳女媧煉石補天處,下有女媧廟。

白馬山 ,去縣西一百里。按《一統志》「曹操嘆金城千里」 ,即此。

聖母山 去縣西一百三十里。世傳有聖母仙過此,見惡蛇舉而擲之,迄今週圍四十里無蛇。倉樂山 去縣東北一百五十里。昔有邑人徐元周積粟於此救饑,鄉人德之。

中山 ,去縣西北一百五十里。

香爐山 ,去縣東南五十里。

上庸山 ,去縣西南四十里。上庸水源出此。橫鞍山 ,去縣西五里。

團山  、火燎山  、停舟山  、滄浪山、韭菜巖 ,「在縣東北二百里。」

魚蛇巖 ,在縣西北一百八十里。

架鷹巖

九里岡 在縣北七里。按《一統志》:「高聳起伏,拱揖迤𨓦」 ,縣治之來脈也。金竹洞 ,去縣西一里。

學堂洞  黑龍洞

堵水 在縣南一里。源出陝西平利縣界,下流過縣東入漢江。

筑水 ,去縣西五里,源出筑山。

鰲水 在縣西十里。按《一統志》,又名龜水,其水多蛇龜邑人云:「莫飲鰲谷水,水中有龜蛇。」 上庸水 ,在縣西四十里。按《一統志》,源出上庸山,南流入孔陽,中有潭,相傳投石潭中,即雷雨作。

孔陽水 ,去縣西九十里。源出檀溪嶺,水宜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