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3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泊高山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一名「鶴皋峰。」 烏雲山 ,在縣西北七十里。

雲蓋山 在縣東二十里。上龍井,可禱雨。朦朧山 ,在縣東四十里。時有雲氣騰其上,故名。

鳳凰山 在縣東三十里。其形如鳳,故名。虎母山 ,在縣南二十五里。其形高聳如虎,眾石纍纍,如子之隨母,故名。

月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昔有兄弟五人修道,功成,誓曰:「見險則過,見月則止。」 至此山見月出入,遂止於此。上有廟,故名。

觀音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相傳,觀音現身其上,遺像在石,故名。

藤子山 ,在縣東四十里。

雞籠山 ,在縣北七十里。上有真武殿,以鐵為瓦。

七娘山 ,在縣北七十里。或傳有七女在此昇仙,故名。

石柱山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高石如柱,故名。上有漢「張飛」 字跡。

多雲山 ,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四時雲氣不絕,故名。

鹽堆山 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以形似故名。淨瓶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以形似故名。南保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

石缸山 在縣東四十五里。山頂石澗結一圓缸,水過此瀉下十餘丈。

桂家山 在縣東三里。上有煙墩,以為傳警之備。

道尖山 :在縣東北十里。

望道山 在縣東北十里。以其面對道峰,故名。尖峰山 ,在縣北三里。上有二尖疊出,故名。覆船山 ,在縣北十五里。其形如船,覆在河中。坐荊山 ,上有荊百餘叢,昔人設教其上,取荊以撻弟子,故名。

和尚山 在縣北四十里。形如僧頭,故名。汪家山 在縣西八里,壁間遺有仙人足跡。剪刀山 在縣西五里。其形如剪刀,故名。魁山 在縣東六十里。漢唐宋建縣於山之陽,今其處即曰「舊縣畈。」

竹根山 ,在縣南二十里。舊多竹,故名。

天明山 ,在縣南五十里。

楊林山 在縣南四十里。

袁家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石可燒灰,舊有灰窯。

黃泥堂 山:在縣東南二十里。

馬面山 在縣北七十里。

藍家山 在縣東北十里,上有「朝陽庵。」

亭子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

馬家山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

紫山 ,在縣東五十里。

練巖 在縣南三十里。有瀑布。

仙人巖 ,在縣東三十里。傳言仙人在此昇天,遺有鞋跡在山。

陶公巖 在縣南一里

牛頭巖 在縣東南二十里。

李木巖 在縣西北二十里,一名「李莽巖。」 上有龍泉寺,禱雨即應。

豹龍巖 在縣西三十里。形勢起伏如豹如龍,故名。

山韭巖 在縣西九十里。其地出韭,葉大如蒜,故名。

雪巖 在縣東四十里。上有井,深數丈。

鷹嘴巖 在縣東四十二里。

麻姑巖 在縣東八十里。

白巖 ,在縣東北三十里。

石獅巖 在縣西北四十里。有石獅出自天成,故名。

龍嘴巖 在縣東南一百里。按《縣志》,「此嘴水出即雨。」

岐嶺 ,在縣東一百三十里。

平頭嶺 在縣東十五里。

燕洞 ,在縣西五十里,有門可入,內藏雙燕翠羽,其大如雞。最深處有石壁百丈餘,壁有石觜,俗號「龍觜。」 遇旱焚劄觜前,即流滴,須臾如注,立可滿瓶,取出輒止。

練石洞 在縣南三十里。山腰有洞,飛瀑五六尺。

豹龍洞 ,在縣東五十里。內藏有古樂器。通洞處路甚險,使時人遇旱用繩援取求雨,雨通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