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3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卷目錄

 黃州府部彙考五

  黃州府學校考

  黃州府戶口考

  黃州府田賦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七卷

黃州府部彙考五

黃州府學校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

黃州府儒學 ,去府治東數百武,即宋河東書院,乃寶祐中郡守李銑建,以祀二程先生者也。元燬。明洪武「初,郡守李仁就其址改建為學。正統後,知府事者錢敏、俞浩等相繼增修。逮嘉靖間,劉友仁益拓其基,應明德再葺其宇。」 中為大成殿五楹,兩廡翼楹各十三。大成門、泮水橋,櫺星門在其前。左為儒學門,由門入;而右,為兩訓導宅、省牲所、啟聖祠、鄉賢祠。又為訓導宅。折而西,曰成賢門。入北為明倫堂。前碑亭一,載學田、祭射器數。齋四:育德、克己、明善、「養正」 ,東西各六楹。堂北敬一亭。亭北尊經閣,內有藏書。東為祭器庫。弘治戊午,知府盧濬增置祭器,歷久而壞。嘉靖辛卯,知府吳淮毀淫祠、鐘鼎、佛像,再增置祭器、樂器備焉。庫東為教授宅,又為訓導宅;堂西為射器庫、名宦祠。祠南即射圃,圃有亭。後堂三,川堂一,講堂三,號房東西各九。饌堂三,在明倫堂右。萬曆間,知府潘允哲買民居數丈,學前之地益拓焉。崇禎癸未,賊獻忠焚燬。甲申,知府周大啟建廟五楹,明倫堂亦五楹,餘悉荒蕪侵沒。

皇清康熙壬戌,知府蘇良嗣剪荊棘,查隱占,葺堂繕

廟建大成門,建東西兩廡各十三楹。鄉賢祠、名宦祠,悉興創壯麗。按學宮右為「白虎」 ,不宜高瞷。康熙丙午通判宋犖建將母樓於右,本學士子,鄉試屢不中式,犖自拆去。

學田二區 ,塘六口 。弘治己未,知府盧濬為兩學公置計白虎寺田三十三畝三分一十七丘,楊家阪田六十六畝七分一百三十六丘,歲久盡沒於民。嘉靖乙丑,知府張嘉孚按故籍查之,乃下令許自首,宥其罪,僅得楊家阪田復歸於學。隆慶間,知府孫光祖以贖金八十兩更置田焉。

學倉 舊在學東,今廢。

社學 舊在治東。明弘治間,知府盧濬建,後燬。萬曆間知府潘允哲建於漢川門內,今廢。黃岡縣儒學 :宋建南城外,元末燬。明洪武初,知縣萬士安移建於城隍廟之西南,址甚隘,堂宇久漸傾圮。正德中,知縣胡潔乃遷於清淮門內軍器局東廢地。或曰:「即東坡故居也。」 惟兌隅尚屬弁業,倍其直而廣之,始建大成殿外戟門、櫺星門、集賢門各三楹,左右兩廡各五楹,後明倫堂、兩齋各五楹,齋東西列,更後稽古閣五楹,左右號房各十楹。西為膳堂。戟門之前為泮池。西號房外隙地即射圃。其基直,工費潔,悉出諸公帑之餘,不以勞民。未逾年而工竣。嘉靖後,知縣孫棠、羅應鶴、茅瑞徵先後修葺。崇禎癸未,賊張獻忠燬。

皇清順治戊子,知縣高自訓始建廟。己亥,知縣楊鍾

秀建大成門。辛丑,知縣徐籕建啟聖祠。康熙壬子,知縣董元俊易廟而更新之。丙辰,知縣李經政建櫺星等門。壬戌,學道蔣永修捐貲不足,合學士子捐優免銀,建明倫堂及兩廡。知縣汪灝董其役。西以古井火巷,直至大街,北抵曹士皋原賣地;東抵北察院,南抵大街。城外有岡橫亙,正對學宮,形家稱為「一字文星」 ,故城門以一字名。城上東樓角久圮,形家稱為「縣學巽峰」 ,又為「郡縣華表。」

「河東書院 」 即「府學」 址。

東坡書院 即「縣學址。」

「陽明書院 」 在安國寺左,即韓魏公讀書處,今寺僧為圃。

「問津書院 」 見《古蹟》。

孔子書院 :龍仁夫建。

小學 在府城隍廟左,即「七賢祠。」 今廢。

社學 一在漢川門內。一在陽邏巡檢司左。今廢。

學田 :先是郡守盧濬、孫光祖為府、縣兩學共置田。萬曆三十五年,令茅瑞徵查隱糧,戴玉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