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3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黃州府古蹟考一    府縣志合載

本府。黃岡縣附郭。

弦子國 ,魯僖公六年,楚人滅弦,弦子奔黃。是時弦為黃姻,而黃睦於齊,故楚滅之。杜預注:「弦在弋陽軑縣東南,今不知何地。」 故老云:「即今東弦鄉。古黃嘗在邾城東,弦鄉去今城僅數里。」 將無是乎?又按:魯莊公十有九年,楚伐黃,敗黃師於踖陵。杜《注》:「踖陵,黃地。」

孔子使子路問津處 ,在縣北九十里。孔子自陳、蔡適楚至此。上有講經臺、曬書場,下有洗墨池,其坐石至今草木不侵。有石硯,雨下墨水浸出。下有孔嘆橋,前為孔子河。河北十里曰回車埠,孔子自此反蔡焉。東隔三里許曰顏子港,其左右為長沮坂、桀溺沖,有石刻「子路問津處」 五大字。楚狂歌鳳,亦其地也。後人共建文宣廟,置田供祭。創問津書院。西祠祀仲子,配以沮溺;東祠祀理學先儒。元末兵燬。明萬曆間,知府王世德、推官許惠一重建。按:《史記》孔子「自蔡如葉。」 注云:「葉有黃城山,即沮溺耕處,下有東流,則子路所問之津也。」 縣北十里又有永安城,為楚所築,楚固嘗都之。今淋山河正當官道,亦有黃山,並存之以備參考。

邾子城 在縣西百二十里。楚宣王伐邾,俘其民,徙其君居此,故名。漢衡山王吳芮嘗都之。吳赤烏二年,陸遜築城。今遺址尚存,名「舊州城」 ,俗呼為「新州。」 古有文王廟,祀芮及其將列侯梅鋗,今廢。

黃歇壘 ,在縣北十五里。即永安城,楚黃歇所都。隋置永安郡於此。一呼女王城。或謂楚王封其女之地,遂城而居之。一作「呂王城。」

大乘山土城 在陽邏下十里城林鋪上有古蹟,饒益寺遺址。傍有古城,不審何代,相傳即王孟威嘯聚之所,有古井。明嘉靖末,邑人呂禧浚得斷碑,中為元伯顏記。

西陽城 ,在縣東南三十里。漢舊縣,屬江夏郡,魏為重鎮。太和中,吳揚言欲田江北,豫州刺史滿寵度其必襲西陽,先為之備。孫權聞之,遂還。晉為弋陽郡,即此。

木蘭廢縣 在縣西。本梁梁安縣。北齊置湘州。隋初,別置廉城縣,尋廢。後改梁安為木蘭,屬黃州。唐省入黃岡。

武磯山 在陽邏鎮,北臨大江。後漢黃祖屯陽邏,蒐武其上。

王墓山 ,在縣北一百十五里。元伯顏下江南,有碑文云:「王孟威者,晉永嘉末人,因亂率眾嘯聚,自稱將軍。有二女姚英、月。英整繡提戈,以與關朔戰,敗,遂妻焉。後孟威死,葬於此。」

大崎山 ,距縣東北百六十里。山勢巃嵷,飛瀑下注。上有寺曰「能仁」,創自貞觀。寺前有澗,寺南有古橋,西盼有道人石,澗水下注,僧多癭,或謂澗水之毒。西南為留雲洞,俗訛為劉婆巖,相傳前代避兵於此。寺上十里為龍王廟,龍井在焉。石亭方丈,每遇旱雩刺龍取水輒應。去大崎十里為小崎山,巖壑木石更奇。南有飛來石,其下石柱,推之可轉而不仆。或云唐元結號崎。子以此結隱,居武黃間。洞即飛雲三洞。聚寶山 在城北二里,產小石,光瑩類瑪瑙,蘇子瞻作《怪石供》,即此山石也。山有龍王廟、文昌閣、浮翠亭。後有泉甘美,名寶山泉。

柯山 在定惠院南。宋潘大臨居此,稱柯山人。張文潛謫黃,文集百卷,亦名《柯山集》。左有八大王壩,昔人以禦後湖水漲。宋周肅王元儼屯兵其處,因名。蘇文忠詞謂「蔚柯山之蔥蒨」 ,即此。《府志》云:「近城可尋之景,惟赤壁柯山。」

香爐山 在陽邏北五里,以形名。元太弟忽必烈嘗登此山,俯瞰大江。大江之北曰「武湖」 ,武湖之東曰陽邏堡,其南岸即滸黃州鎮。

金雞山 在縣北七十里。相傳掘土有金雞飛落小崎山雞爬嶺往飛西南十五里水次。今澤曰金雞㲼,池曰金雞坑;廟曰金雞廟,歲時祀之。《府舊志》云:「元威順王遊獵至此,有詩曰:『金雞山下有金雞,如何野店不聞啼?夜深呼起山神問,化作金烏東復西』。」

獅子巖 在道觀河東,踞三十里,高五里,形如獅蹲,頭尾四足甚備。絕巔獅口為洞壁甚奇,中堪布席。別有三教堂、七洞三泉在巖下里許。赤壁 在漢川門外,距城數武。宋蘇軾遊此作賦,遂指為吳魏鏖兵處。考《水經》及《方輿勝覽》,皆謂之「赤鼻。」 或武昌樊口之上,當別有古戰場。東坡之賦,姑借此以發攄其牢騷不平之氣耶。上有大士閣,明崇禎乙亥流寇逼郊,眾議此閣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