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4 (1700-1725).djvu/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瑞蓮池 在學宮後。永樂庚子,產並蔕蓮。明年春,裴公綸及第。

白水池 在縣治前左右。

小山池 在縣治後

孟家池 :在縣治東一里。產千葉蓮。

大城池 ,在縣東南百里。

許家池 在縣東南百里,其廣如湖,民漁其中縣市,池 深丈餘,味極甘美。

軒轅井 在獅子山上,相傳黃帝煉丹於此。八角井   。「衙內井   。」 縣廳前井。十字街井  。侍郎井。

松滋縣

九岡山 :去縣治九十里。秀色如黛,蜿蜒虯曲。山舊有亭,為一邑勝覽。

起龍山 ,高矗霄漢,晴霽登臨望數百里,峰頂舊有起龍道場,南宗禪師所栖故址。西有峰對峙,山腰一石,四面如削,高可三五丈,頂復覆垂如蓋,飛簷四出,狀類肩輿,故土人呼為「轎兒巖。」 上有仙人足跡。自巖而上有棲雲寺,寺傍即滾鐘坡,草木盡皆下垂。寺前有田宜稻,天旱引池水灌之,而池以黑龍名。天霽則澄泓一碧,鬚眉可鑑;將雨則黝然如墨若縷。雲出巖隙,不崇朝而雨遍百里。遠近居人,望雲物起滅,以驗陰晴云。

虎頭山 去縣治南五十里。高昂如虎頭,因名。程子山 去縣治百二十里,嶙峋崛起,河流遶其東南。昔明道先生經遊于此,遂以程子傳。鶴山 在縣治南八十里,似縮頸睡鶴,故名。文公山 廉隅整飭,環抱眾山,河流匯於其麓。朱晦菴守潭州時,曾講學于此,遂以名山。後復立廟此山之隈,額曰「文公講學處。」 其山亦從起龍山紆迴而東,眾山皆止此,獨搖曳南向,昂出里許

雲抬山 ,俗名「抬山」 ,去縣治一百三十里。孤峰秀出,每雨前,即有雲氣出其中。山腰四面有四隙,大如甕口。俗傳二郎神自斷山口抬至此,上有土神廟,歪斜而不傾圮,云係抬山時為二郎神所推。

高峰山 上有二池,唐慧禪師棲此。

金羊山 ,去縣九十里。俗傳有人掘土得石羊,其色如金。

鳳凰山 在縣南九十里。其形如鳳。

鳴鳳山 :係本邑「面山。」

竺園山 ,在縣東三十里。隋開皇間,西域僧過此,指此山曰:「似吾舍利國竺園山也。」

劍峰山 有呂真人煉丹池跡。

龜山 ,去縣東三十里。

麻山 ,在縣西南十五里。

走馬嶺 漢昭烈入蜀,走馬於此。

《秀峰 》四時常蔥鬱。

「雙劍峰 」 上有丹臺,呂真人之所憩也。

「射垛巖 」 巖近江水而立,直豎若侯。昭烈入蜀,道經於此,隔江戲射,矢至沒石,故名。

阿彌巖 ,相傳有僧於此禮佛,遂化去。

仙女洞 ,去縣一百四十里,有山高出,怪石森立。而洞出其下,有門九重,一竅深遠,燃炬可達者四、五重。中有流水渠,其空嵌處約高八九丈許。頂旁有懸石,遊人以物擊之,在左者若鐘聲,在右者若鼓聲。舊傳八九重內有仙女石床、碁局,近為流水擁沙所阻,遂不能入。然自明末兵戈時,居民咸避其中,全活甚眾。

靈龜洞 在龜山下。深不可測,旱禱即應。星辰洞 ,去縣四十里,洞門屹立,中有龍潭,深不可測,歲旱禱雨即應。《舊志》作「新勝洞。」

顏將軍洞 洞門壁立千仞,緣木而上,俯視不寒而慄。從門入,可五六里,約十五六里,中容千人。舊傳顏將軍兵敗居此。明末兵變,居人避兵於中者,猶拾得盔甲器械,及向明處視之,則隨風而灰。

紅巖子洞 去縣治九十里。山勢巀嶪處,是為洞門。門距流水,攀巖而上,有石若屏,高可數尋。從石屏旁入,門扃空闊,堪容車馬。進至數丈許,復有重門石室空嵌,可容數百人。洞長四十里,能通日光。明末,避賊者圍急無水,忽居人失鵝,覓洞窮處,得鵝聲便有清流。土人皆向汲取,賴以全活。

鹿頸坡 :在縣治東三十里。兩山巖如削壁,西平塞 ,昔人屯兵之所也。

《三渡水 》。「南北河」 、黃甲山河合流處近驛道。「竺園寺河 」 近驛道。

水天河 出白羊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