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4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仙人巖 ,二八月天晴,有形出現。

象鼻巖   。赤馬巖   。《果酒巖》。

赤巖

陰陽巖 ,在龍角山西面。上有石穴,把火行百步許,得二大石磧,相去一丈,陰石常潤,陽石常燥。每水旱不調,居民往入山中。旱則鞭陰石,雨應時而至,雨多則鞭陽石,其應亦然。

龍門洞 ,兩岸劍立,崖穴幽邃,泉瀑飛注,旱禱最應。

藏書洞 ,在縣西三十里。宋郭雍藏書處。仙女洞 ,在清江南,旱禱即雨。

仙人洞 ,在縣西二十里。

裂雲洞 三際和尚曾飛昇於此,有歌。

麻巖洞

永和坪   。白石坪   。磨石坪。

栗子坪   、金坪    、東山坪。

「當水堊   。」 《漏峰堊》。

百里荒 ,深林茂菁,熊虎之藪,橫僅百里,縱不知幾千里,蠻獠盤據。每至荒口,必聚眾乃可入。清江 在縣治南,一名彝水,源出舊施州開蠻界,逕建始縣境,流入本縣,至宜都縣入大江。以其流獨清不混,因名。

馬達溪   、鵝溪    、磨石溪。

株水溪   。後山溪   。柳金溪。

津洋溪   。菖蒲溪   。釣魚溪。

車溪    、平樂溪   、《煙市溪》。

固昌溪   。《險門》溪   。肆響溪。

紙方溪   、蘆溪    、拖溪。

杌木溪   。珍珠溪   。副纜溪。

肆灘    會灘    。《三節灘》。

《惡灘    》。《大王灘   》。《副金灘》。

《鱉浪灘   》。《秋浪灘   》。《西寺灘》。

請幫助識別此字。魚灘。   「《洲涯》灘。」   「《石洋》灘。」「《靖安》灘。」   「飛魚灘。」   《龍吟灘》。

《虎嘯灘   》《資水灘》。

宜都縣

三台山 ,在縣西十五里。

宋山 在縣西北二十里。《崒嵂巀》㠔,上有雲氣。女觀山 在縣治北。

鼎足山 在縣西南四十里。三峰鼎峙,舊名「架鍋。」

大梁山 ,在縣西五十里。高峰霞舉,可以遠矚望。州山 ,在縣西北。山形竦峻,峰岫甚高,望見一州之境,故名。

石羊山 ,在縣東三十里,高一百八十餘丈,山畔白石伏地如羊狀,因名。

羊腸山 在縣西北

雞頭山 ,在清江南岸,去縣十五里。

勾將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

通靈山 ,在縣西南百里全福鄉。尖秀如削,從下望之,渺如雲際。

鯉魚山 有石,遠望若魚,霧騰則雨。

龍鞏山 ,在縣南十五里。

奇峰山 ,在縣南七十里。銛然獨聳,尖秀異常。山之陽即松滋界。

丹山 ,袁崧《記》云:「郡之西北,陸行四十餘里,山間時有赤氣,籠蓋林嶺,如丹色,因以名山。」 又云:「丹山,天晴時,忽有霧起,迴轉如煙,則不再朝,雨必降。」

荊門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大江南,與虎牙山相對,兩峰並起,狀如門,俗名十二背,其上為女觀山。《荊州圖志》:「宜都彝道縣有女觀山,昔有思婦,因夫宦遊蜀,登山絕望,憂感而死,山木鞠為童,鄉人哀之,因名山為女觀。」 今荊門山上有望夫石,或即女觀山也。

虎牙山 ,與荊門對,一曰獸牙,其下有灘。袁崧《記》:「獸牙有石壁,其文黃赤色,有齒牙形。」

大堰山 在全福界。絕頂三池,瀦水不竭。走馬嶺 在縣東五里。昔吳陸遜窺蜀習馬處。明星嶺 在縣治南三里。相傳曾有明星墜此。馬鬃嶺 與奇峰山並南通石門、慈利大路。界嶺 在縣北六十里,山勢綿亙,為本縣彝陵、當陽界。

高峰 橫亙二十餘里,峭壁屹如金城,抵長陽、石門兩縣界。

三十里岡 在縣治東北五十里,與枝江為界。石門洞 :在縣西四十里。洞門深邃,潭深莫測,旱禱輒應。

桃子洞 ,在縣西四十餘里拖溪山畔,石竅出水,洞口曾有桃數株,因名。

仙女洞 ,一在石羊山,見勝蹟。一在馬鬃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