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4 (1700-1725).djvu/6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至江陵,南至松滋,西北直至宜都,週圍廣三百八里。縣治頗依高阜,向無堤防,惟縣東南有「百里洲」 ,延袤百里,南有蘆洲、澌洲、洋洲、華洲,皆夾注大江之內者。故北自百里洲、楊林洲、賽磚灘、蔣斗灣、窯子口至流店驛,復轉北,自董灘口、古臺土城腦而下,至罐嘴灘、流店湖。又自罐嘴灘而南,轉至澌洋洲、觀音寺,直抵松滋米家埠,對岸皆有堤舉。其最要害者,莫過於古城腦、蔣斗灣二處,係通洲上流,一決則勢若建瓴,莫能捍禦。又洲內軍民雜處,互相規避,故堤功視他縣為難。

彝陵州

浣沙河 與赤溪東合,水泛則濱河者受害。二公堤 在州東門外三里,當荊襄巴蜀之衝,旁有民田。明成化二十二年,知州周肅築,行旅便之。

長陽縣水利無考

宜都縣

蒼茫溪 ,在縣東五十里。大江東金子坡,灌田可千餘頃。

王家堰 在縣北三十里,地名「十方」 ,闊二十五丈,長二十九丈,堤厚八尺。

苦竹壋 今名「堰」 ,在縣四十里青莊坪。闊一十五丈,長五十丈,堤厚七尺。俱明洪武二十七年督修。

曹家陂 在縣南二十里洋津。闊九丈七尺,長七十五丈,堤厚五尺。

峰山陂 在縣三十五里,地名「峰山陂。」 闊二十一丈,長二十八丈,堤厚七尺。

黃土壋 在縣西十五里黃土坡,闊三十丈,長八百七十五丈,堤厚二丈。

遠安縣

洪巖洞 ,洞泉流出油溪,可溉田千餘畝。筧水湖 源出雞頭山石孔中,土人為筧,引出灌田。

靈水溪 在舊城西北十里,源出洞中,有深潭,東至談家渡,與沮水合。

東莊坪堰  、石洋河堰  、後砦堰。

觀音寺堰  、白馬峪堰  、塚坪堰。

馬家坪堰  ,鹿苑寺堰  ,上許家莊堰,下茅坪堰  ,壽隆寺堰  ,下許家坪堰,敻家莊堰  ,鄧家灣堰  ,筧口長灘堰,霖水洞堰  ,鹿溪堰   ,茅坪堰。

羅漢峪堰  。青谿堰   、白土堰。

油溪河堰  、福河堰   、桑平堰。

安洋坪塘  上馬家壩塘 上佈園塘下佈園塘  上筧口塘  傅家坪塘「土門堊塘  淨音寺塘  桃李溪塘中筧口塘  南襄城塘  佈園紅巖塘以上俱荒圮,邑侯安可願申飭修復。」

歸州、興山、巴東三州縣《水利》俱無考。

荊州衛

流火口 ,坐松滋縣,計分汛二十九丈。

楊潤口 坐松滋縣,計分汛二十三丈。

江罐子 坐松滋縣,計分汛一十五丈。

《白廟兒 》坐江陵縣,計分汛六十六丈。

黃家灣 坐公安縣,計分汛二十七丈。

田家灣 坐公安縣,計分汛四十八丈。

雷四灣 坐公安縣,計分汛一十二丈。

文章垸 坐潛江縣,計分汛一百九十六丈。皇木嶺 坐松滋縣,計分汛一百三十二丈。《軍民界 》,坐石首縣新開鋪之南,計分汛一百八十丈。北抵右衛堤。

荊州右衛

皇木嶺 九十六丈

《江灌子 》,一十五丈。

史家灣 二百三十八丈。

馬家壋 七十五丈。以上俱抵松滋界「白家灣 」 四百四十丈;

崔家套 二百二丈五尺;

民安驛 七十丈。以上俱抵公安界。

白廟兒 六十六丈七尺,抵江陵界。

荊州府城池考        府志

本府。江陵縣附郭。

荊州府城 ,自楚熊渠長子康國句亶始。按《一統志》以為漢關羽所築,晉桓溫增修。唐元和中,裴宇瘞石室,後人掘得,其狀與江陵城同。宋蘇軾言:「江陵城南門外有石狀床若宇,陷地中而有其脊,繕南城乃得之。」 故識者謂此城規度似有所受,更閱時代,未敢輒增減。明洪武甲辰,平章楊璟依舊基修築,周一十八里三百八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