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4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卷目錄

 荊州府部彙考五

  荊州府學校考

  荊州府戶口考

  荊州府田賦考一

職方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卷

荊州府部彙考五

 荊州府學校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江陵縣附郭。

荊州府學 在府治西南。明洪武三年,知府周政因元故址鼎建。嗣後相繼增修。成化間,知府范英等造祭器庫。嘉靖間,知府李復初等修「尊經閣於明倫堂後。萬曆間,守道李同芳等修明倫堂於正殿後。」 明末盡燬。

皇清順治間,知府梁召孟等重修戟門圜橋。康熙七

年,提督胡茂禎等修大成殿一座。乙丑,巡道祖澤深等捐修東西兩廡。十五年,總督蔡修櫺星門東西石坊泮池,學道蔣永修等葺圍牆一帶。十八年,知府胥遇重修啟聖祠於正殿東。二十三年,教授朱珍等修文公祠。二十四年,巡道祖鼎建明倫堂。二十五年,修文昌祠於啟聖宮南。其餘神廚、齋殿、尊經閣、敬一亭以及名宦、鄉賢二祠,俱廢未修。

教授廨 ,訓導廨 ,俱在縣內。

射圃 在明倫堂西

江陵縣學 「在城東。舊在沙市,洪武初遷入子城,後遷今縣治北。正統間知府劉永等繼修。萬曆間,副使張振先增廣之。」 中為文廟,為東西廡各六楹,為戟門,神廚、祭器庫俱備。啟聖祠在廟西,敬一亭在廟北。知縣孔貞一修戟門。門之前為泮池,為橋,為櫺星門,而名宦、鄉賢二祠亦左右置焉。廟左為明倫堂,前為二齋,復為「儀門」 ,規制大備。嗣後或存或廢。至

皇清康熙十九年,學道蔣復修。東西兩廡教諭張本

忠等修「明倫堂」 於殿左,啟聖祠於殿西,名宦、「鄉賢」 二祠於學內。陳适等修櫺星門、儀門、泮池,至尊經閣,則至今仍廢。

教諭廨 ,訓導廨 。兩廨則於儀門之東西列焉。

射圃 在學東。舊隸學宮,後廢為元妙觀。副使楊守禮改為「荊南行署」 ,尋廢為觀。知府李復初改為「荊南書院」 ,萬曆知縣朱正色仍改為射圃。《外州縣》

公安縣學 ,明季以前在舊縣城內。大成殿、明倫堂、啟聖祠俱巍峨高聳。有古柏數十株,左右有號房十四間,尊經閣、敬一亭、櫺星門、兩學衙舍及泮池前甬壁一,牌坊二,鐘鼓祭器俱備。自兵火後,廢缺無存。又因舊縣城池盡圮,遂遷學於新縣。

皇清順治九年,初建大成殿、明倫堂。然成於《草刱》,不

堪大觀,本學訓導孫錫蕃方議捐助鼎建,適公邑困於水災,資斧維艱,興復之舉又不能無待焉。

石首縣學 ,原在調絃,去東山二十里,蓋舊縣故址也。宋元祐中,遷楚望山麓,今學之公廨即其地。元薩德彌實病其湫隘,乃改縣治於楚望山北,而以其地遷學宮於上。元末,廨宇悉燬。明洪武二年,詔天下重修學校,因建大成殿。殿左右為兩廡,各十楹,前為戟門。天順、正統間,縣令相繼修葺。成化間重葺之。門外為甬道,中為泮池、月橋,橋外為櫺星門一座。戊戌,知縣黃本於殿之後建明倫堂五間,左右為齋各三間,曰「志道」 ,曰「依仁。」 堂後為尊經閣。閣左為敬一亭。殿左右為祭器庫,為神廚。依仁齋之後為觀德亭,志道齋之傍為公廨三所。嘉靖戊戌,知縣牛愷又建啟聖祠於尊經閣左,建名宦、鄉賢二祠於戟門之左右,而縣令徐汝圭亦建文昌祠於啟聖宮右,規制遂稱大備焉。明末兵燹,殿宇盡燬。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王大年復修廟前廳三間。《名宦》:

「鄉賢」 啟聖祠三所及圍牆、柵欄門三處,復勸諭通庠助修大殿。十二年,更欲捐建兩廡,未竣。至康熙元年,廟殿災,訓導王貽貞重建,略如舊制。嗣值西山大役,歷年未竣之工與已成者復不免風雨漂搖矣。七年,知縣衛應嘉目擊學宮荒缺,乃捐建明倫堂三間,重新廟貌及十哲神廚,兩廡戟門煥然改觀。

教諭廨 在殿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