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追者甚急,燒斷鎧道,踰山越險,僅乃得免」,即此山 也。南一里曰巴山,縣治依之。又五十里則桐木山。逾 此而二百五十里有虎頭山。又二十里有鐵爐山。稍 東有石柱山。稍西則馬鞍山。北五里曰飛鳳山。又有 五里曰天橋山,曰青銅山。又十里曰羊乳山。逾此而 四十里,曰金蓋山。又二百八十里曰梁臺山。稍西則 招蜂山、明月山、紫陽山、向王山,高大無樹木,常有雲 氣,冬則先有雪,古有向王耕此山也。曰石羊山。曰「二 分山。」曰小戒山,極高峻,惟一道從崖過,止容一人。過 此則平曠,可容百家,昔人多避兵於此也。曰長豐山, 懸崖峭壁,高千萬仞,崖間多密,民每用索懸崖上攀 取之。東七里曰羅頭山,又七里曰七寶山。又二百五 十里曰金籠山,其旁有紅葵山。西二十里曰野龍山, 又二十里曰覆磬山。又二百六十里曰雙磏山。逾此 而十里則畫眉山,鎮南山在焉。溪曰東瀼溪、西瀼溪, 皆入江流,杜甫《草堂》在焉。曰羅溪、風溪、紫陽溪、赤溪 皆在縣之北。曰龍窩溪,在其南,曰白水溪、舊縣溪、廣 都溪、九安溪在其西,而東瀛溪則在西北焉。城曰樂 鄉,曰信陵,曰羅平,曰雙城,曰新化,曰土城,皆古遺堞 也。洞曰白鹿,相傳有異人至,白鹿輒鳴。有萊公柏,萊 公謫為令時所植,民以比於甘棠。有公孫述註《荊州 記》:「巴東一折柱,孤高三丈,可十圍,相傳公孫述樓」柱, 久而不仆。龍舟在西瀼溪崖壁間,相傳元時五日,居 人戲舟,因醉鼓譟而過,龍怒湧水,人為所溺,惟舟楫 駕此,高萬餘仞,今猶不朽矣。而峰三:曰東峰,曰鐵峰, 曰火峰。嶺四:曰長嶺,曰長子嶺,曰馬嶺。荒一曰株楠 荒。坪一曰百萬坪。水四:曰蜀江,曰三潮水。石間有水, 一日三潮故也。曰清江河。江水皆濁,惟此獨清故也。 曰「三壩河」,源出九府坪,一流入房縣,一流入大寧,一 流入西瀼溪,合大江也。潭一曰白磁潭。灘四,曰香爐 灘,曰斗灘,曰橫梁灘,曰石門灘,中有巨漩萬餘丈,舟 行不慎則覆溺。曰「清水灘」,江水迅急,觸而為漩,舟人 戒嚴於此也。峽三:曰東奔峽,曰破石峽,曰門扇峽。沱 五,曰渦龍沱。清深不可測,相傳有靈物宅焉。曰「苟使 沱」,中有巨漩,舟人稍忽,則俄頃流入於沱,必覆沒也。 曰驢子沱,曰萬戶沱。曰雲沱磧,一曰腹裡磧。井五:曰 天澤井,曰溫涼井,曰通幽井。相傳飲此可療疾,下常 有鼓樂聲。曰時陰井,其上有雲則雨,無雲則晴。曰舊 鹽井。街三:曰上街,曰中街,曰下街。其編戶凡九里,東 西廣二百四十里,南北袤五百里,視之興山則稍衍 矣。至於陵墓,則梁元帝在故郢城,梁宣、明二帝陵在 紀山,楚莊墓在龍山,有陪冢,楚王墓在郢城西,楚平 王墓在寥臺,孫叔敖墓在江陵舊城白玉里。叔敖曰: 「葬我於此,後必為萬戶邑。」顏之推父母墓在江陵東 郭,高氏二王墓在龍山,唐介墓在龍山,畢漸墓,在赤 岸。湘王墓,在太暉觀西。遼諸王墓,在八嶺山。衡陽諸 王墓,在海子山。宜城諸王墓,在祕師橋。劉尚書儁墓, 在祕師橋。永樂初,儁征交趾,死焉。上命有司葬衣冠 於此。張尚純墓,在龍洲。錢知縣錞墓,在白馬山石首。 梁宣帝三王墓,在高陵岡。晉謝安墓,在長亭港。唐尚 書劉慶墓,在東山。宋謝晦墓,在黃山。宋學士趙觀墓, 在白泥湖。宋學士趙嘉猷墓,在苗田岡。元都御史蕭 明墓,在楚望山東畔。楊文定溥墓,在高陵岡。又有文 簡張璧墓、璧襄袁宗皋墓、尚書王之誥墓、監利伍子 胥墓,在梅林。子胥既以鴟彝浮之吳江,何以猶得葬 鞭尸之地?或其先墓耳。交趾太守胡寵墓側有《太傅 廣碑》。世謂廣冢,非也。廣身陪陵,其文是蔡邕之詞。范 西陵墓,《晉地理記》《太原記》、盛弘之、《劉澄之記》,並言是 越之范蠡,惟郭仲鑾言在縣東。檢其碑,題云「故西陵 范君之墓」,碑文稱蠡,是其先也。郭太師墓西南江岸。 松滋張僖墓、毛道成墓、伍尚書文定墓,在臺山。枝江 楚穆王墓,在長樂鄉。楚昭王墓,在枝江當陽「界,楚懷 王墓在縣東彝陵。劉尚書一儒墓在東山,宜都陸遜 墓在縣東南十一里,有疑冢三十六。宋張商英墓在 白羊驛。鄒師顏墓余謙墓長陽,唐曹王皋墓縣西南 六十里興山,宋邑人敻狀元谷珍墓。夫陶牧昭、丘仲 宣作賦,至白起燒楚先王墳墓,而子胥遂以鞭箠之, 益慘於發掘之禍矣。因併論」及之。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5 (1700-1725).djvu/26
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