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5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一卷目錄

 長沙府部彙考一

  長沙府建置沿革考

  長沙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長沙府星野考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一卷

長沙府部彙考一

長沙府建置沿革考      府志

本府

商高宗南伐荊楚。《易既濟》高宗伐鬼方,朱子以鬼方即荊楚。《商本紀》:「西伯伐犬戎。」 註云:「今長沙、武陵大半」 是也。周鬻熊為文王師。武王既有天下,封鬻熊之子熊繹于湘,號熊湘。五傳熊渠自號曰楚王。秦伐楚,初置長沙郡,置九縣。湘,今長善地。羅,今湘陰地,古羅子國。湘南,今湘潭、湘鄉地。益陽,居益水之陽。陰山,今攸縣陰山港。零陵、衡山、耒、桂陽,今俱衡州。漢高帝五年,置長沙國。《漢書》:波漢之陽,亙於九疑,為長沙王,以吳芮置十三縣。茶陵,居茶山之陰。史曰:「炎帝葬茶酃」 ,改湘曰臨湘,復置下雋,今阮陵。昭陵,今邵陽、容陵。安成,今安福地。連道,今湘鄉地。攸酃省衡山置承陽,今衡山、益陽、羅湘南。旋以桂陽為郡,析陰山,改耒為耒陽,隸焉。武帝元封五年,屬荊州刺史部。六年,以零陵為郡。新莽改茶陵曰聲鄉,臨湘曰撫睦,安成曰用成,桂陽曰南平。《水經》湘水濱臨川側,故名臨湘。東漢置長沙郡,屬荊州刺史部。置十縣:臨湘、攸、茶陵、安成、連道、昭陵、益陽、下雋、羅、容陵。尋以湘南置侯國,析其地置醴陵,地出醴泉,並隸長沙。又析置湘鄉,隸零陵郡。《寰宇記》云:「鄉以薌泉名。」 今作鄉。中平,長沙區星反,孫堅為太守,討平之。此孫吳入長沙之始。建安五年,劉表攻長沙,下之。十三年,劉備徇長沙,太守韓元以郡降。二十年,劉備征長沙、零陵,吳孫權遣呂蒙取長沙,備遣關羽爭之。時操攻漢中,備和于權,遂分荊州,以湘水為界,長沙東屬權,西屬備。吳太平二年兼併,分長沙東部為湘東郡,以茶陵隸之,西部為衡陽郡,析湘南置衡陽,并益陽、湘鄉隸之。又析置建寧今湘鄉地,析羅置吳昌今湘陰地,析益陽置新陽今寧鄉地,析臨湘置瀏陽,並隸長沙,以安成置郡,治平都。晉太康元年,破吳沅、湘降,置長沙郡。屬荊州。置十縣:臨湘、下雋、醴陵,攸,瀏陽、建寧、吳昌,羅,蒲圻、巴陵。以湘南隸衡陽郡。省連道入湘鄉,改新陽曰新康。大安二年,寇張昌據長沙。永嘉初,置湘州。五年,醴陵令杜弢陷長沙。建興二年,陶侃擊弢,湘州平。永昌元年,王敦陷長沙,湘州。咸和罷,湘州復隸荊州。義熙六年,盧循寇長沙,陷之。十二年,劉裕自加都「督湘州軍事,南宋置長沙國,兼置湘州。元徽二年,割益陽、羅、湘西三縣,析吳昌置湘陰,隸湘東郡。」 按張九韶曰:「東晉以來,南北分爭,州郡不常。宋受晉禪,州二百二十,湘州治臨湘。南齊改國為郡,以攸隸湘東郡。梁為湘州,改湘南曰湘潭,以潭名,以湘陰置岳陽郡及羅州。」 《隋志》:「梁天監十年,州二十三」 ,郡三百五十,縣千二十二。庚午,梁王僧辯克湘州。梁子弟自相攻伐。壬申,梁湘州刺史王琳、長史陸納襲據湘州。庚辰,陳太尉侯頊攻湘州。辛巳,《湘州降史》,江陵之陷湘,已皆入周矣,不書「周湘州」 ,何故梁土也。罷羅州,改「攸」 曰攸水。丁亥,陳湘州刺史華皎叛附于周。隋開皇九年,陳湘州刺史陳叔慎起兵長沙,敗死,湘州平,置潭州。大業三年,改長沙郡,并邵陵。夫彝都梁今武岡州新寧地,來屬,領長沙并衡山、益陽、卲陽四縣。省寧鄉入益陽,省瀏陽、醴陵入長沙。廢岳陽郡并入岳陽縣。於羅州玉笥山置玉山縣,尋改岳陽為湘陰,廢玉山入巴陵郡。十一年,廢玉州,省連寧、陰山、茶陵、攸水入湘潭,隸衡山郡。唐改長沙郡為潭州,屬江南道,置縣六,省羅入湘陰,隸岳州。復以茶陵、攸隸南雲州,尋省茶陵入攸。貞觀廢南雲,以攸隸衡州。聖曆復置茶陵,隸衡州。復置湘鄉,移治龍城、新康,即寧鄉也醴陵、瀏陽隸潭州,尋省新康。天寶改長沙郡,尋復為潭州。乾符六年,黃巢陷潭州,中和置欽化軍節度使。衡州刺史周岳攻潭州,拔之,詔更其軍號。光啟二年,改武安軍節度使。乾寧元年,馬殷入潭州。後梁開平元年,封殷為楚王;四年,拜天策上將軍。後唐明宗天成六年,封楚王。殷自以潭州為長沙府,建國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