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5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四卷目錄

 長沙府部彙考四

 長沙府山川考三水利附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四卷

長沙府部彙考四

長沙府山川考三    府縣志合載

攸縣

鶴嶺山 在縣東四十里。時有白鶴迴翔於上。司空山 在縣東四十里,有三十六峰,一十三澗,舊名麒麟山,一名溫泉山。漢蘇隱真人居此。後南齊司空張岊棄官修道,至縣東,見峰巒奇秀,遂結廬隱此,因改今名。宅下有水,冬溫夏冷,為司空洗藥池。池內產龍鬚菜,味甘鮮可食。日未出浮生水面,日出則沒,潔心採之「即得,雜以葷腥無味矣。」 又隱真峰下有石池,方廣一丈,水清如鑑,內有荷,開五色花,或云亦司空所種。嚴仙山 ,在縣北八十里,一名嚴仙嶺,三峰如螺。劉宋元嘉中,嚴起兄弟於此白晝飛昇。下有七星岩,內有丹井,水泉不竭,異魚隱見不時。岩壁題句云:「跨鹿昇仙去,遺蹤四季寒。七星岩下隱,行滿已驂鸞。」 俗傳嚴仙昇仙時所作。

明月山 在擢秀鄉,去治北九十里。高數丈,上有杉仙廟、靈谷崖、龍鬚灘。每祈求,得魚蛇必雨。以山高見月最先,故名。

甘棠山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下有天蓬岩,天蓬真人修煉處,與鸞山連麓有石竇出泉,有羅浮魚如麪條,味甚美。崖中出水不竭,東流合於攸水,因其上多甘棠樹,故名。

紫雲山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傍有靈龜岩,內可容數百人,有水一泓,時有二白龜出,即有紫雲覆之。宋紹興間,一伶人攜家宿其下,不復出。前有靈龜寺。

鳳凰山 ,在擢秀鄉,去縣一百二十里。壤錯四縣,菁密林深,奸人率聚以為盜穴。明崇禎時,有土人劉荒保嘯聚劫殺攸、醴、衡、湘,毒流四縣。癸未,張獻忠破攸,荒保因棄巢入夥。隨有滇將黃朝宣屯營山上,以控江表。丁亥三月

皇清開攸,朝宣死之戊子、己丑間,猶倚山負固。庚寅, 王師直搗其穴,始蕩平之。此山綿亙深杳,沃土可耕。

明有鳳嶺巡司,在東鄉四十八都,崇禎時奉裁。今有「留心地方,為未雨之綢繆」 ,議復此員,移設山上,亦可弭患於未然。

梓木山 ,在東鄉,去縣一百二十里,高二百餘丈,山多出梓木。

牌子山 在東鄉,去縣東一百一十里。

大川山 在北鄉,去縣一百里。唐廣德間,閩僧良橋跏趺冥坐,寄衣缽檮樹中。越七日,喝開檮樹,取衣缽入大川山,構慈雲寺以居。

鸞山 在東鄉,去縣九十五里,形如鸞舞。宋彭天益入朝,徽宗問攸風土,對曰:「鸞山對鳳嶺,金水遶銀坑。」

大烏山 去縣東北一百里。唐彭提舉官淮東,有神名「風仙」 ,最顯,請歸,立祠山巔,時有大烏來集,故名。每遇旱,禱雨輒應。

朝天峰 去北門外一里,又名「第一峰。」

紫麟峰 在清陽鄉,去縣東六十里。舊名麒麟,高百餘丈。漢晉間,葛、蘇二仙跨紫麟入山不見。後人但見紫麟遊食山中。趙永言詩:「紫麟瑞藹春風暖,白虎丹成夜月明。」

靈龜峰 在東門外三里。其山如龜出穴,據水上游,邑人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率修禊登高於此山之上。邑紳劉伯相建真武廟於上,縣丞余有為於峰腰建如斯亭,以憩游屨之勞。今惜廢也。

香山嶺 ,在東鄉,去縣一百二十里。其山高有三百餘丈。

油鐺嶺 在北鄉,去縣八十里,有聚仙臺。傳有群仙相聚此山上可坐千人。有仙池在石間,飲者愈疾,旱禱輒應。

鳳嶺 去縣東一百二十里。元元貞初,邑人譚淵創鳳麓書院於其下,有《記》,陳康祖撰。

顯靈岩 在縣寶相寺後。石屋左右有數窳如臼。有仙荷池、洗藥池、石床、石竈、藥臼、棋盤。世傳張司空居此。

獻花岩 ,在縣東一百一十里,即金仙洞。《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