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5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五卷目錄

 長沙府部彙考五

  長沙府城池考

  長沙府關梁考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五卷

長沙府部彙考五

長沙府城池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長沙、善化二縣附郭。

長沙府城 ,自漢至元俱仍舊址。元以前築以土,覆以甓。明初,守禦指揮丘廣,乃壘址以石,尋以上至女牆皆以甓城用完固址之,廣三丈,顛僅四之一,高二丈四尺。周圍度計二千六百三十九丈五尺,里計一十四奇二百八十步。女牆四千六百七十九堞,堞垛崇二尺。東三門曰「新開、小吳、瀏陽」 ;南一門曰南門,世稱「黃道門;西四門曰德潤、驛步、朝宗、通貨。」 北一門曰湘春門,各有樓濠。自南門之右,深一丈五尺、廣十丈奇。西下德潤,深一丈、廣三丈,延四百八十丈之驛步,延一百六十二丈之朝宗,延二百八十丈五尺、深一丈、廣六丈之通貨,延一百丈五尺、深一丈三尺之湘春,延二百四十五丈、深一丈,俱廣八丈二尺之新開,延五十九丈五尺;濠為地二段,各深一丈一尺、廣二十四丈之小吳,延四百九十八丈,深一丈九尺、廣二十一丈之瀏陽,延二百七十七丈之南門,延四百三十八丈,深二丈,廣二十五丈。城之上更樓六七座,九門之巨建不與焉。樓垣年久,頹圮靡常,時加修建。惟城外隍池,自南門起至草場門止。小民填培隍池,建造樓屋,去城僅數武。明崇禎丁丑,臨藍賊猝至,兵道高斗樞、知府雷起龍盡撤其居,燬之。寇去,清復舊址,開濬隍池,深若干丈,周圍環遶,去石橋而易以木。城上舊有窩鋪,湫隘不堪。知府雷起龍捐俸置營房若干楹。辛巳,知府屠引錫始奉旨以修練儲備四事增築月城。癸未,流賊張獻忠由武昌揚帆入湘,八月二十五日,城陷,在城居民悉被屠戮。聞左良玉自南昌拔營而來,始宵遁。既而左之蹂躪,倍於獻逆矣。迨!

皇清順治丁亥,總鎮徐勇等加修焉。甲午復修之。《康》

熙乙巳,周召南增設四門。壬戌霪雨,江水浸溢,城垣頹傾一百七十丈。知府任紹爌請詳部院,韓世琦,使七府二州各衛均捐修砌,其堅倍於往昔矣。

外州縣

湘潭縣城 邑舊無城,明嘉、隆間,廣盜剽湘江,荊湖亡命乘風窺公帑,掠市廛,地方罔以戒不虞。萬曆二年,巡撫趙賢行部至,始檄縣令吳仲城之。廣袤三里,周圍二千餘丈,高一丈六尺。為門五,覆以樓。南曰「觀湘、通津」 ,東曰「文星、枕湖」 ,曰「熙春」 ,北曰「拱極」 ,西曰「瞻嶽。」 又水門曰「通濟。」 第重役不經,未幾輒圮。典史張大禮力修之,增以女牆。崇禎間,推官李猶龍視縣事,甃以磚石。迨癸未兵燹之後,雉堞復毀。

皇清初,知縣閻安邦等前後修葺,而旋修旋圮。康熙

甲寅,「滇寇」 入潭;城之內外皆以棲兵,而民不與焉。賊撤營後,知縣姜修仁糾眾復修

湘陰縣城 舊去白烏潭里許。五代許可崇以大理評事攝縣事,遷今治,即羅之白茅村。宋紹興初,避楊么,又遷於南十七里赤竹山。五年,再遷今治,四隅無城。明嘉靖四十年,江廣寇警,震及湖南,民罔依據。兵巡荀延庚、推官翟台乃相基經始,初建縣治北城池一面。四十四年,翟台復謀諸郡守蔣,檄寶慶衛幕閔柯來視掾環縣治而築之,工僅及半。隆慶間,邑大夫彭來令是縣,續而成之。延袤三里餘,高一丈五尺。為門七:南曰「通津」 ,西南曰「來薰」 ,西曰「望湘」 ,西北曰「廣儲」 ,東曰「挹清」 ,東南曰「文星」 ,北曰「鎮朔。」 文星門外為南關,鎮朔門外為北關。城堞屹然一巨觀。董其役者黃周仕等,啟、禎間,傾圮幾半,知縣祖守節重修之。

皇清康熙三年,知縣唐懋淳重修。

寧鄉縣城 邑舊無城,崇禎末年,縣令沈始基之。西南北門各為壘數十丈,具雉堞之觀耳。沈去而亂起,工委於隍,惜哉!門有四:東曰朝陽,南曰迎薰,西曰通安,北曰「拱極。」

瀏陽縣城 邑治舊惟有土城。按舊《志》云:「土城周六百五十二丈,年久頹圮」 ,明嘉靖四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