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8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德泉 ,出鹿頭山。宋孫頎《贊》曰:「青石環聳,靈泉傍漱。」

源泉 在州治南關外

「蔡泉 」 在州治西南。相傳蔡倫造紙處。

龍渡泉 在州治南三十里。泉從龍渡山麓瀑出,竅分兩派,桂、郴各擅其一,以灌民田。明時封為「龍渡靈泉之神。」 仲秋有司致祭。水旱禱之輒應。宋知軍陳傅良有《謝龍渡侯明應文》。

蒙泉 在州治西。宋慶曆間,知軍高基建亭其上。今廢。

「聖泉 」 出《壇山》。

豐湖泉 在州治北

藍湖泉 在州治左

龍塘 在州治北

《裔家井 》,「井」 之義,始蒙而終頤,其施也博,然多竭而淤者。惟裔家井清冽而旨以裔名,從其祖也。厥祖以先朝從龍爵茲土創濬焉,予因有感矣。源淺者不可應博,綆短者不可汲深,繩傳未艾有如此。并州守張之楙記。

嘉禾縣

石門山 在縣北三十里,舊屬桂陽州。有巖穴生成如門,巋水貫其中,俗呼為仙人橋。明同知張恂名曰「禹蹟龍門。」

晉平山 在縣西二十里。舊屬臨武,與新田、寧遠聯界。每雲霧覆頂必雨,雲開必晴,邑人以占「晴雨。」

石燕山 在縣北十里,舊屬桂陽州。山巔有石壁,夏秋間雨過石墜,大類燕形,雌雄相比,醫家以入《本草》。

南嶺 原屬臨武

水源洞 在縣南一里。水從山洞中涌出,自小西門入城,環繞縣署。知縣蔣起蛟以水自南來,適當丙位,名曰《丙穴瀑練》。

巋水 在縣南三里。由藍山北流經縣界。明崇禎時,同知張恂題曰《舜源浩蔭》。

桐梁水 ,初屬桂陽州,源出晉巖泉,深闊十丈,飛流懸注。

公井 在縣署西南角。水味甘冽,遇旱不涸。居民咸取汲焉,故名「公井。」

珠泉 在邑北門外,吐沫如珠。明崇禎時,同知張恂命曰「萬斛珠泉。」

臨武縣

韓張山 在縣治後,即官山也。唐張署以言事謫令臨武,同時韓愈亦謫陽山,取道於臨,同宿官山。宋人於山頂構韓張亭,為臨武八景之一,曰《官山遺跡》。

東雲山 在縣東一里許。相傳成武丁仙遊憩此所乘白騾,至今遺跡猶在石上。宋人構成仙觀於山腰,為臨陽八景之一,曰「仙景春遊。」 掛榜山 在縣南里許。高二百餘丈,長亙五里。丹崖峻削,下臨石溪,相傳為鄺秋蟾修仙之處。望之雲氣鬱蒸,如有神物潛焉。為臨陽八景之一,曰《掛榜晴嵐》。

舜峰山 在縣西三里許,高百餘丈,相傳舜南巡駐此。山頂平衍,可二百畝,三面壁立,前開一徑,以通上下。元末縣無城守,鄉民於此壘石以避寇。其巔有舜祠,為八景之一,曰舜峰晚眺。華陰山 在縣西三十里,三峰高秀如華岳,聯接西山,直通嶺表,盤紆遮絕,莫窮其所。止西山 在縣西二十里,即《水經》桐柏山也。西界藍山,直接九疑之麓,山勢嶮絕,雄據百里,溪峒深窅,猺人畊獵其間。地近廣西,山氣嚴凝,春猶積雪。為八景之一,曰《西山霽雪》。

筆架山 在縣東二十里。三峰並峙,峭拔雲表。中一峰高出,左右二峰承之,宛如筆架,當武水東,為一邑之勝。

羅城山 在縣南三十里。山勢環拱如城,山腰有小洞,名「風門」 ,下有龍池,鄉人建廟其上。金城山 在縣東四十里。昔人曾立垣以避寇。東山 在縣北三十里,即八源山也。

金香山 ,在縣北四十里,南連桂嶺,其高並之。五代時曾於此設銅冶。

五馬山 在縣南五里,接掛榜山,形如馬鬣。桂嶺 即香花嶺,在縣北三十里,北接金香,左連馬嶺,高八百餘丈。山勢雄偉,盤繞縣境,為官山之祖。

馬侯嶺 ,在縣東北四十里。山脈來自桂陽金仙嶺,奔騰八九十里,有追風逐影之勢,下有「伏波將軍祠。」

梅坡嶺 在縣西一里許。舊有路亭。

東春嶺 在縣西十五里。諸山自東北來者,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