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9 (1700-1725).djvu/5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龍鳳千歲碑 》宋仁宗御書,飛白。

藍山縣

舜鄉 在縣西南。「舜過化處。」 「唐源」 、舜巖、舜水、舜廟諸蹟俱存。

南平故城 ,在縣東五里。漢置。

藍山故城 在縣東北。唐縣治在此。

石鼓 在丫髻山下。石壁峭立,形如懸鼓倒地。葫蘆 在縣東五里坪大石盤周遭里許,石上一孔,寬一尺,長二丈餘,儼若葫蘆。有清泉瀠洄,其下伏流地中,別出金榜山下匯為大塘。《馬絡帶 》在羊車山後石窟中。石上書「呂公平,世傳仙人過此」 ,用指書之。

金盆寨 在縣西。世傳陳虎都瘞金盆其上,常隱現於水面,漁者每夜見之,終不能獲。

「玉磬 」 在舜巖絕頂石窟中。懸石如磬,擊之聲聞數里。

「石階 」 一在茅龍山,一在羊車山,相傳為二妃經涉之處。

觀瀾亭 在東塔下。俯臨舜水,遠挹茅龍,南望三藍,蒼煙在目,為一邑奇觀。

三里亭 在縣東南

文昌閣 在儒學右

摘辰樓 在儒學左

《府志》
未載古蹟

《衡陽縣志》

瑪瑙甕 ,在衡山。高辛時,丹丘國獻此甕,以盛甘露。舜遷之衡山之陽,故南嶽有「寶露壇。」 虞帝南巡時,百辟皆得寶露之賜。

「孔明宅 」 ,在石鼓山,武侯常屯兵於此地。「桓尹宅 」 ,在府治西。

「龐居士宅 」 龐蘊侍父任衡寓此,後遂改為寺。

《衡山縣志》

祝融位 直離宮,以配火德,乃祝融君避息之所,《道書》所稱二十四福地也。有鐵腳道人夜半登此觀日出,仰天大叫曰:「雲海盪吾心胸。」 天柱峰 上有石室,名山三百六十有八柱,此為第六柱。

安上峰 ,舜南巡狩,至於南嶽,有舜洞、舜溪遺蹟。洞前石壁有「靈嵒」 二字。《湘中記》曰:衡山至九嶷,皆有舜廟。太守修祀,如聞揮絃之聲。

煙霞峰 ,嬾殘所居也。傍即李鄴侯讀書處。初,李泌欲見嬾殘而不得,夜忽聞磬聲,泌直入拜於床下,久之乃曰:「去去,好領取十年宰相。」 《岣嶁峰 》禹祭衡山,夢一男子自稱蒼水使者,曰:「若得我簡書,乃知導水。」 禹齋三日,果得簡牒。錦石洞 在縣東濱江,有錦石數片,傳云區星遺錦於此化為石。

朱陵洞 ,《道書》所稱第三洞天也。

開雲嶺 在縣城內。唐韓愈自郴至衡,欲登南嶽,值陰雨晦冥,乃為詩禱於此山曰:「我來正逢秋雨節,陰氣晦昧無清氣。」 潛心默禱,既禱而陰雲忽開。邑人因以名其嶺,有樓曰「開雲樓。」 懷素塔 在縣東五里,僧懷素於此草書,傍有墨池、筆塚。

流杯池亭 在縣南,有泉四:曰一環,曰「九曲」 ,曰偃月,曰「華練。」

飛瀑亭 泰和劉魁建,亦在巾紫峰下。

趙清獻故宅 在城南,至今數百年未圮也。又有趙清獻書院亦在城南。趙公名抃,字閱道。九龍書院 在岳路九龍泉,知縣單仲禮建,又置田若干畝,今田入學。

文昌書院 ,在縣南城外。知縣鄧國材建。紫雲峰 湛甘泉先生築室於此居焉,與衡山門人楊浩、曹鳳朝等講學其中。明年,作書院以館先生。書院既成,先生升座講《孟子》「可欲之謂善」 六節,反覆發揮,必令學人自悟。

《耒陽縣志》

蔡倫宅 在縣南蔡子池上。《湘中記》:「池南有石臼,即倫舂紙臼。唐別駕李懸以臼入貢。」 今池存宅廢,臼跡尚存。

金牛浦 在城隍祠左。世傳,浦有一牛夜出,光耀如金,淘之者得金,故名。

方田驛 ,杜甫阻水泊舟處。陸路去縣四十里,舟行一日,有亭可憩。按唐以前,梅嶺路未開,赴嶺者皆經此路,故置驛以通往來。今驛廢無可考,以地理度之,宜在新城市上下。

龍窟山 在雲峰鄉。舊傳,昔人見一白鹿往來窟旁,啖葛葉,欲射之不敢發,尋入窟不見,乃知為龍。遇旱,禱之即雨。永樂乙未,旱甚,邑令王道禱於窟,雨下如注,其年大稔,自是立祠焉。石臼山 在縣西二十里,有石臼巨人跡。《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