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59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源縣,屬常德府,以縣南有辟秦人洞,名桃花源,去縣三十里,故因名其縣云。崇禎中,議更天下州縣同名,請改「花源」 ,未果。

皇清因之。康熙三年,仍隨府分屬湖南。

龍陽縣

漢屬武陵郡索縣地。未縣,東漢為漢壽縣地。三國吳始分置龍陽縣,以流水形勢如龍,縣在水南,故名龍陽。按沈約《宋書》言,吳立龍陽,改漢壽為吳壽。龍陽亦漢壽地。《符瑞志》言:「吳孫權赤烏十一年,黃龍二見武陵、漢壽界,孫氏以為祥瑞應,改漢壽曰吳壽,仍於漢壽地更立一縣,以龍見其陽,由是得名。」 晉隸武陵郡,十縣中之二。隋龍陽縣,屬朗州。唐龍陽縣屬朗州。宋大觀中,改曰辰陽。紹興三年,復龍陽縣舊名,額為中縣,蓋在二千戶以上,名曰中縣。元元貞中,陞為州。明洪武九年,復改為縣,屬常德府。

皇清因之,編戶十五,《坊村》。

沅江縣

漢益陽縣地,屬長沙國未縣。晉屬衡陽郡未縣。梁普通三年,於洞庭正南岸建縣,曰喬江,隸岳州郡。開皇中,改沅江縣,屬巴陵郡,沅江縣由此名。隋大業初,更為安樂縣。唐乾元中,復喬江縣,屬岳州郡。宋祥符中,因貢包茅,仍復沅江縣。詳包茅所產,蓋有三處:一在麻陽縣東,包茅山上有包茅庵,產茅以貢。一在沅江,元符初,為中下縣。以戶不滿千百,故名曰「中下縣。」 元屬常德路。明洪武十二年,併入龍陽,尋復置。

皇清因之,編戶五里。

常德府疆域考        府志

常德府疆域圖

常德府疆域圖

本府

東至岳州府華容縣明山界三百六十五里,到岳州府四百零五里。

南至長沙府安化縣燕子洞界一百二十里,到長沙府安化縣二百四十里。

西至辰州府沅陵縣鐵巖界一百二十里,到辰州府三百八十里。

北至岳州府澧州鰲山鋪界,九十里到澧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