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1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卷目錄

 永州府部彙考八

  永州府祠廟考寺觀附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七十八卷

永州府部彙考八

永州府祠廟考     府縣志合載

本府。零陵縣附郭。

山川壇 在南門外,明洪武初年建。

「社稷壇 在北關外,明洪武初年建,壇北向,四面各二丈五尺,高三尺,東西南北陛各三級。壇下前十二丈,後九丈五尺,東西各五丈,周繚以牆,四門皆紅漆,立石主於壇壇之南。主長二丈五尺,方一丈,埋於正中,去壇二尺五寸,歲春秋二仲月上戊日涖祭。郡厲壇 在北門外,明洪武初年立,歲春季清明日,秋季七月」 十五日,冬季十月朔日,凡三祭祀。境內無祀鬼,先期牒城隍之神。祭之日,迎神主之。壇上設城隍神位,壇下左右設無祀鬼位。坊里各一。

城隍廟 在府治東二百步。明洪武二年,封鑒察司民威靈公。十七年,更定禮制,革封號,稱「本府城隍之神。」 歲無特祀,合祭於山川壇;厲祭則迎神主之。明末燬於兵。

皇清順治八年,知府李策鼎重建之。又於康熙戊申

年,知府劉道著復修之。零陵縣統於府,不別為廟。洪武二年,封城隍為「顯佑伯」 ,後改稱「本縣城隍之神。」 今在縣治內。

黃溪廟 古廟在城東七十里黃岡口,即黃溪也。今在縣治左東岡嶺,有記。

唐公廟 在城東高山寺右,即靈顯廟。祀唐刺史唐世旻。詳見《武功志》中。宋元累封王爵,明敕封永州刺史唐公之神。

瀟湘廟 古廟在瀟湘合流之處。唐貞元九年三月,水至城下,官民禱而有應,至於旱乾水溢,民輒叩焉。後徙於東岸。至正癸巳,廟遭兵焚,遂置於瀟湘門內。洪武壬戌,知縣曹恭增置殿宇。四年,敕封「瀟湘二川之神。」

諸葛廟 在城南三里百家渡。《易》三接曰:「不知侯何年入零陵郡」 ,零陵人祠之,到今不衰。祠制甚朴,有古意。庭堂楹棟,不雕不飾。後人因其制而勿敢更。祠在古樟樹下,蔭可數畝,而一枝遠出,舞如龍狀。

關聖廟 在城內東山。順治間,城守劉文選重建,有記。

五顯廟 有二:一在小西門內,一在文昌宮左。康熙丁未年,協鎮彭世勳重建。

旗纛廟 在府治後萬石亭側。

孱陵廟 在城內東山,祀三國呂蒙也。久廢,故址尚存。

南嶽廟 在城東

東嶽廟 有二:一在縣治東岡嶺。康熙乙巳年,協鎮彭世勳鼎建於河西愚溪,上有記。

花石廟 在縣治右

馬王廟 有二,一在城南縣治左,康熙壬戌年,永鎮都督盧崇輝建於鐘樓前。

娘娘廟 在城東。明崇禎間,知府晏日曙重建。藥王廟 在北關外。康熙間,同知劉作霖建。龍公廟 在北關外。東漢龍伯高為零陵太守,郡人思之而立祠,今廢址猶在司馬塘上。三賢祠 在郡圃。祀召信臣龍述、胡寅,今廢。宋人有贊。

柳侯祠 在西河愚溪上。易三接云:「西山白雲,愚溪蒼水,柳侯之祠在焉,即此。一掬寒流以奠椒漿,數頃雲根,聚而設供。」 有功山水者,還以山水祠之。祠內有《荔子碑》,後人摹《羅池廟碑》而為之者。碑辭出昌黎,而東坡之書尤古。

濂溪祠 舊在城高山寺右,順治間,知府魏紹芳鼎建於城北,有《記》。

浮溪祠 在城北玩鷗亭下。祀宋汪藻,久廢。康熙間,通判葉筠重建。

楊公祠 在縣治左。祀宋楊萬里,號誠齋,為零陵縣丞,有惠政,立祠以祀之。今廢址尚存。寓賢祠 在朝陽巖上,祀元結、黃庭堅、蘇軾、蘇轍、鄒浩、范純仁、范祖禹、張浚、胡銓、蔡元定諸賢。嘉靖壬寅,知府唐珤建,有《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