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2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學田 一處土名「龍保。」 田三十三坵。一處土名「金灘」 田一段,一處土名「地路。」 田一十一坵,一處土名「盧南。」 田四十四坵。一處土名「防強」 ,田一段,一處土名「龍保。」 白陽沖田一十三坵,一處土名「宴團。」 地。林溪沖、塘口墓沖田大小不計坵數。以上二處,順治十七年,署郡守楊嗣光倅李萃藩共捐價銀五十七兩新置。以上實共學田七十八畝三分五釐四毫九絲,共糧二石八斗九升八合九勺八抄七撮八圭。

天柱縣儒學 在縣治東。原係「化苗書院」 ,兵火焚燬。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縣黃開運捐俸重修。二十三年

知縣王復宗遷於城北,捐俸修建,規模一新。開化書院 在城東學宮之前,今廢。

興文社學 在縣東十里。

寶帶橋社學 在縣東五里橋之右。

鐘鼓洞社學 在縣西三里三元宮之左。聚溪社學 在縣北七十里。今俱廢。

學田 一處,土名「章定寨」 地方,中則田大小二十一坵。一處,土名「皂國官莊」 地方,下則田大小一十六坵,該稅二十三畝七分。以上二處,每年共徵租穀三十石。內除二石完納正賦,仍存十八石賑給貧生。

會同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明洪武三年建。成化八年,縣令劉永改葺。嘉靖十四年火,知縣蕭標重建,改向面南。天啟甲子年,知縣陳《一蔡》改於城之西隅。

皇清順治十八年,復火。康熙二年,知縣何林復建今。

所中為正殿,左右為兩廡,前為戟門;又前為泮池,為櫺星門。戟門左為明倫堂、啟聖祠以及名宦、鄉賢二祠,俱在戟門左。規制更新,視昔煥然改觀矣。

義學 在城東永豐倉舊基。康熙五年,邑令何林建。

社學 廢

學田 一處巖頭開天田,三畝八分,載《儒學碑記》。一處田家溪正泥沖,大小四坵,共二畝九釐五毫。一處楊家渡凹背田,橫沖一畝五分。一處西門外舊道觀腳。一處翁把沖田一畝五分。以上學田宜查。

通道縣儒學 在縣治左。明萬曆二年,知縣陳士光建。兵火焚燬。

皇清康熙二十年,知縣殷道正捐修如舊。

羅江書院 在縣治後,今廢。

義學 在學宮左

綏寧縣儒學 :在縣治南。先時遷改無常。康熙四年,知縣楊九鼎始擇建今所。中為正殿,前為戟門,又前為櫺星門,以及明倫堂頭門,規制麤具。

永寧書院 知縣楊九鼎重建。

南山書院 南關外。知縣應昭建,今廢。

城南社學 在南山書院後。

靖州賦役考         州志

本州

原額田一千五百三十頃一十五畝。內《在城》一十六里田一千二百四十九頃九十畝一分五釐。每畝科糧三升七合

苗里中洞鄉田八十六頃三十九畝五分五釐,每畝科糧五升六合六勺五抄七撮六圭七粒三粟。

六團鄉田八十四頃二十六畝九分三釐,每畝科糧四升六合三勺七抄二撮六圭三粒七粟。寨市鄉田九十頃五十三畝四分九釐,每畝科糧五升五合七勺四抄四粒五粟。

新撫州三鍬苗民吳喬元等丈報田一十九頃四畝九分三釐,每畝科糧三升一合五勺六抄五撮四圭六粒四粟。

原額地六十八頃六十八畝八分三釐三毫三絲。內通州桑地一頃八十四畝九分三釐。每畝科桑絲五錢。該絲五斤一十二兩四錢六分六釐零。原係隨糧帶派

「在城地」 六十六頃八十三畝九分。每畝科糧四升六合。

原額塘三十一頃四十二畝四分。內在城漢里塘二十三頃五十三畝八分五釐。每畝科糧三升七合。

中洞鄉塘四頃一十四畝六分五釐,每畝科糧五升六合六勺一抄一撮六圭。

六團鄉塘一頃八十一畝一分九釐。每畝科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