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渡水 ,一名「注水」 ,源出乾溪,北流四十五里至博笏村,可勝船,西流百五十里入耒水。八石水 ,源出獅嶺,春漲可通舟。
潮水 ,在縣西八十里。日夜兩潮。後鑿渠灌田,不潮者數年,今復潮。
長安水 ,在縣西南。源出棲鳳山,西流合森水入耒江。
瀑水 在縣東十里
碧潭 在縣西。《永興八景》之一,曰「碧潭起」 霧。潦溪 ,在縣東北五十里。發源黃沙泉,北流合清溪水,會大步江入安仁縣境。
清溪 在縣北七十里。發源三橙嶺,會潦溪北流合大步江,入安仁縣境。
童家灣 :在觀音岩上。有巨石,俯瞰江面。其水極深,瀾光回漩。
桃花湯 在縣西六十里金陵鄉,冬夏常煖。溫泉湯 ,在縣西六十里,一邊冷,一邊煖。八尺洪 ,在觀音岩下。亂石磋砑,雪浪喧豗,中一洪剛可容舟,為《永興八景》之一,曰「洪濤八尺。」 灌泉 ,在縣西三十里。
圓泉 ,在縣南一十五里。泉半煖半冷,冷處極清,煖處極濁。世傳陸羽著《茶經》定水品,張又新益水品為二十,而圓泉第十八焉。
紫井 在城北,其泉紫色,重於他水,取以定銅壺,滴漏時刻不爽。《永興八景》之一曰「紫井泉香」 宜章縣。
黃岑山 在縣北十里,即郴之南山也。登絕頂,則郴、桂之域盡在目中。昌黎所謂「最高而橫絕南北」 是也。宜章八景之一,曰《黃岑疊翠》。
鳳凰山 在黃岑嶺之支,為縣治祖山。前後雙峙如鳳翼,故名。
寶雲山 在縣西七里。聳秀如旗,昔有寶雲寺。宜章八景之一,曰「寶剎雲旛。」
桄榔山 在縣東一里。舊傳產桄榔樹,故名。榜山 在縣南三里。石壁如削,宜章八景之一曰《榜山晴旭》。
天馬山 ,在縣南三里。其形似馬。
印山 在縣南三里
西山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猺獞所居。
石虎山 在縣南六十里。山形聳拔,廣惠侯祠宇在焉。
雕玉山 ,在縣東七十里,遠望色如雕玉。玉履山 ,在縣東。俗傳越王經此,遺履。
漏天山 ,在縣東北九十里。萬山環合,多雨少晴,故名。
莽山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延袤百里,有九十九峰。其山形似寒蘆,在宿莽中,內居猺人,接廣東楠木、橫水界。
摺嶺 在縣北三十五里,即黃岑麓也。兩峰對峙,盤陟而上。山南北晴霽雨雪,氣候頓殊。嘉靖時,知縣胡勃鑿山通道。
桃花嶺 在縣東北八十里。
鳳頭嶺 在縣西南九十里,接廣東連州界。「界牌嶺 」 ,在桂陽縣界。
艮巖 在縣南二里。水自巖湧出,深不可測,鑄大士飄海象於中,為《宜章八景》之一,曰艮巖龍隱。鄧庠詩:「一鑑水光涵薜荔,半巖花影浸玻璃。」 蒙巖 在縣東一里,其石若玉,下有泉,曰「友泉」 ,水味甘冽。《宜章八景》之一,曰蒙洞泉香。鄧庠詩:「芝草每依奇石秀,元猿時向茂林投。」
野石巖 在縣北五十里。巖壁峭立,湖南帥潘疇書「野石巖」 三字於上。吳鎰詩:「夏夜渾如秋氣清,夢回雨露濕桃笙。」
仙人掌 ,在縣北三十里。巖壁峭立,如人伸掌,中產乳香。
玉履石 在縣東四十里。俗傳越王渡水,遺玉履於岸。
艮口 在縣南六十里,接廣東梅花界。
清白水 ,源出桂陽州,合流武水。
章水 在縣西三十里。發源黃岑山,有大章、小章二水,流經縣北白石渡,入樂昌縣境。
武水 在縣南四十里。發源臨武縣桐柏山,流經本縣西南,過七姑灘,至平石村,會玉溪水入瀧河。
遼水 在縣西南一百里。發源莽山,流經縣境長寧鄉,至七姑灘歸。瀧河,出廣東樂昌縣境。白帶水 在寶雲山,自高下流如瀑布,將雨則白若匹練,將晴則狀若虹霓。邑人以占晴雨甚驗,為《宜章八景》之一,曰《白水垂虹》。
平和水 ,在縣北四十里。分二派,伏流地中,一至曹田,出灌田三十餘畝;一至縣東景星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