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仕漢為偏將軍,從路伏波征南越,故民並祀之。」 茨太守廟 按《州志》:「在育德泉南,祀漢桂陽太守茨充。充為桂陽太守,教民耕織,民德而祀之。」 鄧太守廟 按《州志》:「太守鄧阿魯。其廟有三:一在北湖塘,一在津頭村,一在連山古縣。」

區太守廟 祀太守區世略,今廢。

東嶽廟 按《州志》:「在州城東,紹興中建,鄉人祀之甚謹。」

廣利廟 按《州志》:「在高良龍口里,神姓袁氏,兄弟二人服勤稼穡,肇創龍腹陂,灌田五千餘畝。今感其惠,為之立廟。」

南津廟 按《州志》,在南津山下,鎮郡水口,遠行者祖餞於此。嘉靖甲子冬,曾象乾北上,晚宿其下,夜夢神語曰:「爾遇兩田即登第。」 後十三年,萬曆丁丑,卷號得「薑」 字,心竊喜,是年果中。

二賢祠 在東南廂興賢門外。舊在北山寺,因已廢而更新之,以祀韓愈、張栻。

四賢祠 「按《州志》」 :在北山寺,祀唐陽山令昌黎伯韓公愈,唐連州刺史中山劉公禹錫,宋樞密使魏國公張公浚,宋華陽伯南軒先生張公栻。劉相祠 「按《州志》」 ,在翠峰寺,祀唐宰相劉瞻。舊祠在光孝寺西,即今城隍廟,後廢於兵火。郡守王彥銘即其址建廟,祠中碑刻附州學。崇德祠弘治十年郡守曹鎬改建。

南軒祠 :在儒學內,為「啟聖祠。」 既廢,設木主於尊經閣。郡守林應昌改「北山寺。」

陽山縣

山川壇 按「縣志」 ,在縣東關之外。壇高三丈,周圍砌甎,橫直各三丈,南向;春秋祀之。社稷壇 按「縣志」 ,在縣西北半里。壇高三丈,周圍砌甎,橫直各三丈,南向,春秋祀之。厲壇 按「縣志」 ,在縣治北一里。壇高三丈,周圍砌甎,橫直各三丈,南向。祭鬼之無祀者。每年三月清明、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祀之。先日焚牒城隍,以主此祭。

城隍廟 按《縣志》:「在縣東門外學宮之左,潘俊始建。陳九疇、趙文禎、陳懋陞先後增修。」

韓公廟 在儒學之東。唐貞元十九年,監察御史韓愈以言事貶謫,有愛在民,因立廟以祀。張侯廟 :按《縣志》:「在治西北一里螺峰之上。侯姓張,常歲鄉桃江水人。七歲聰慧,以草作舟過潭,於芙蓉山讀書。往來既久,人見其乘龍入潭中,策而上下。後顯靈為神,禱雨輒應。」 宋嘉定間敕封,宋寶慶元年又封為顯祐侯。今芙蓉山有嘉應祠,此特其行宮也。

關王廟 按《縣志》:在城東塔坑口,萬曆十八年張一德建。正廳一間,耳房、大門各一間。左繪陳國龍像,右為土地祠。

北帝東殿 按《縣志》「在東關外,郭升暨典史王占春重修。」

「三官閣 」 即湟關重鎮,其下為東閘門。

觀音堂 在城西河岸上。

天妃宮 :在《觀瀾亭》之後。

五顯祠 在北門外,明嘉靖元年移別處。《連山縣》。

山川壇 在縣東郊

社稷壇 在縣西郊

厲壇 在縣北郊

城隍廟 在縣東山川壇之傍。按《縣志》,東門外高第街,康熙三十一年知縣劉允元重修。關帝廟 按「縣志」 ,在縣治西,康熙三十二年三月,知縣劉允元新建。原有小祠東阜門內,久廢。北帝廟 按《縣志》,「知縣劉允元重修。」

觀音堂 在東門外

金花廟 按《縣志》,「鄉人於此祈嗣。知縣劉允元重修。」

東嶽廟 按《縣志》「在城隍廟傍,知縣劉允元重修。」

馬明王廟 在東門外

忠烈廟 按「縣志」 ,在茂古平天營,祀陳鵬,今廢。慈濟醫靈真君廟 按《縣志》,「在永福鄉鋪前。宋端平二年建,歲久頹廢」 ,今存舊址。

杉岡廟 按《縣志》:「在永福鄉。宋寶慶三年,鄉民唐永澄創建。舊傳神姓白,字元通,本縣人,歿而為神。歲久廟毀,故址猶存。」

潭口廟 按《縣志》「在永福鄉,宋嘉定二年鄉民唐海建。舊傳神姓黃,字滿金,本縣人,歿而為神。元末為兵火所毀,故址荒蕪。」

鵝岡廟 按《縣志》「在諸鷥鄉鵝岡陂,因名。紹興十年,鄉民黃子通建。舊傳神姓黃,名小童,本縣人,歿而為神,嘗著靈異以祐於民。」 元至元初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