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成》,可坐百人,旁通一孔,可行一人。

白牛巖 按《縣志》,「高明峒山巖俱白石,望之如堆雪。」

和尚巖 按《縣志》:在縣東三十里,有石庵一所,可坐五十人。庵門外有石如醉僧倒睡於地。扶登岐 在縣城北五十里,夾水壁立,其山險峭如龍焉。其獸多猱狖。《舊志》:凡有登者,必扶杖乃可升。

蝴蝶岡 按《縣志》:在西林都。自縣治挐舟而下,人指為雙蝴蝶。稍久縈迴望之,林巒對峙,翩翩若舞,瞬息間色態迥異。杜工部所謂「娟娟過閑幔」 者,恍然在目,一奇觀也。

麒麟岡 在縣城東二十里,以形似名。其上多松。按《縣志》,相傳有麒麟產於此,故名。在大坑、王賓二鄉後鎮。

七星岡 按《縣志》,東南西北之中,平原突起,大小相聯,若天之七星。縣治在隈隩處,後山圓翠,名樞精岡,為縣中樞,故以名之。從西南逶折起一圓嶺,在學後,名璇岡。又自學後拖轉而西起一圓嶺,名璣岡;臨河而止,為縣白虎。又自樞精岡東出而南起一圓嶺,名權星岡;復轉而北起一圓嶺,名衡岡。自北逶折而東北起一圓嶺,在城隍廟後,名「闓陽岡。」 自廟後逶折而東,起一圓嶺,名「搖光岡」 ,為縣青龍珠聯不斷於邑中,故云「七星嶺。」

童子讀書石 按《縣志》,在石馬山旁有五石,宛然五童子。石臺石磴森列平敞,二大榕蔭其上。交牙石 按《縣志》,在上,建溪之最險者。

鸕鶿石 按《縣志》:「在縣西五里河水中,數石平突,頭頸羽翼俱全,若鸕鶿然。」

仙女石 在縣城南六十餘里,以形似名。其下有石如鼓,擊之有聲。《舊志》:闊五尺,高一丈。其上花木苔蘚,斑剝下垂,恍若鬢髮。按《縣志》,「秀拔參天,兩石相拱如人形。」

屏風石 按《縣志》:「在縣東三十里,屹立平原,奇花異卉,四時不斷,宛然一方屏障。」

《香爐石 》以形似名。

雞化石 按《縣志》「在縣南一百里抵增城界,石上雞跡顯然。」

將軍石 ,上有巨人跡,又西七里有牛跡石、鹹茶石 ,按《縣志》:「在詹村溪中,高大二丈,宛如巾箱。昔村中一樹產茶,摘煮如斥滷石,其根幹也。今其地猶名鹹茶村。」

虎跳石 按《縣志》:「在縣南三十餘里河水中,兩石相對,高丈餘,上有虎跡,深四寸許,下有深潭,名虎跳潭。」

應石 按《縣志》「在縣東二十五里。」 外實中虛,舟楫往來,叫笑之聲,大小相應。

仙人床石 按《縣志》:「在縣南三十里油田峒中,石上平坦如床。故老所傳,仙人昔嘗踞床圍棋而去。」

仙人洞 ,在縣南一百里天柱嶺上。洞可容二百餘人。藍糞江源賊鄉民,鄉民群避其中。數隙容光,莫測出入處。內有石床、石竈、石椅、石臼、石井,泉從井出,大旱不竭。又佛像莊嚴,如人工彫琢。然昔一丸泥可封,今則大闢境界矣。

九淋水 ,一曰「龍門水」 ,在縣城南一里。源於從化,東南過望雲嶺,合於增江。又西南流合於粵江,入於海。其中多鰋鯉。

鐵岡水 按《縣志》,「在縣西七十里」 ,源出金山逕,流抵永清界,可通小舟。

土湖水 ,在縣西四十里。

高明水 按《縣志》,「在縣西北七十里,源出流溪從化界,可通小艇。」

白沙水 按《縣志》:「在縣東五里,源出虎獅山,居民築陂車灌田。」

路溪水 按《縣志》,「在縣東五十里,源出鐵坑,可通舟楫。」

墨湖水 按《縣志》,在縣南七十里,源出陳禾峒。高沙水 按《縣志》,在縣南六十里,源出甕泉,可通竹木筏。

藍㴦水 按《縣志》:「在縣南七十里,源出黃沙峒,居民築陂車灌田。」

鰲溪水 按《縣志》:「在縣南一百里,源出博羅界山,沿溪俱築陂灌田。」

永清水 ,按《縣志》,在縣南一百里,源出藍糞大山中,可通舟楫。

熱水潭 按《縣志》:在鸕鶿石上,隆冬水煖可浴。大魚潭 按《縣志》,傳有大魚,漁人捕之,忽化去;故名。

獨石潭 按《縣志》:在南門外三里,石峙中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