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峰 在州北五十里,以形名。
芙蓉峰 按《州志》:「在州北六十里三樂鄉,五峰列峙,狀如芙蓉。」
大雲巖 在州西北五里,一曰「秀巖」 ,上有垂石,如滴翠乳。又北四十里曰眼水巖,其上有石竇,可容數百人,晴則日光透射,雨則幽暗。昔人避寇於此,其下溪水出焉。
師德巖 在州北八十里,猺洞明如堂屋,內有石鐘、石床。又有石潭,其水黑。按《州志》,嘉靖間,於此鑿取丹砂,遂不如昔矣。
廖仙巖 在州北五十里。聳疊臺閣,有梯級可上,相傳廖沖煉丹之地。又東北三里曰仙人巖,是為寒石洞。北山禪寺之後,燕喜亭側。相傳有人入巖,見二仙對奕,見韓愈《日記》。其右有流杯池。又北十五里曰穿石巖,兩峰對峙,中有巖洞,可容數百人。
楞伽峽 一名貞女峽,在州東南十五里,雙厓壁立,垂石若肝肺,懸瀑飛注於潭。下有二石,是謂「貞女」 、「貞男。」 宋嘉泰間,崖陷,司法李華請於州鑿之,三載底平。又東四十里曰大里峽。
寶華山 按《州志》,「在州東南四里,常有煙霞雲霧出山之上」 ,山下有棲巖寺,今廢。
鳳凰山 在沙坊村
鄧公山 按《州志》:「其狀如蟹。」 相傳有僧舍鄧阿魯家,留經出門,曰:「吾暫上此山。」 遂乘雲冉冉而去。又名騰空山。
《虎形》:山 形如虎。
三石岡 按《州志》:「在州北三里,平地突起三石山,狀如獅豹,聯屬相顧,產有石香薷。」
龍脊嶺 按《州志》,在州東四里,左為鑼鼓嶺。招旗嶺 按《州志》,「在州西一里,有營」
桃花嶺 在州西二十里。
養父嶺 ,按《州志》,「在州西四十里,有真君廟。」 開口嶺 ,按《州志》,「在州東北二十五里,路通星子」
觀音巖 按《州志》「在水口,四面俱石,山腰為巖。」 小溪巖 按《州志》在州西七里小溪沖內,多產鐘乳。
龍巖 按《州志》,距州五十里,在龍下村。
龍頭石 按《州志》:「在興賢門東,石長數丈,歐姓居之。在宋時,登進士第者二十餘人。」
嘉魚石 按《州志》,「在州後街東。」
鯉磯石 按《州志》,「在州西唐王祠前。」
鰲魚石 按《州志》,「在州龍津門外。」
倉石 按《州志》,「在白馬祠前,江水流激,石當其衝。」
龍頭峽 上有「鐘石」 、磬石,舟人扣之以篙,聲如鐘磬。
丁蘭石 ,按《州志》,「石上有石髓,倒垂如蛇。」 童謠云:「蛇咬丁蘭頭,狀元出連州。」
觀音石 按《州志》,「倒垂崖上,絕肖觀音。」
貞女石 按《州志》,「相傳秦時有數女遊此,卒遇風雨,一女化為石。」
《醉翁石 》,在道傍。
臥龍石 按《州志》,「舊有湖光亭」
飛鳳石 按《州志》,「舊有飛練亭」
雙劍石 按《州志》,「舊有君子亭」
缾琖石 按《州志》,「舊有月窟亭」
普賢石 按《州志》,「在候德丘前。」
棋盤石 按《州志》:「石生而方,中有白文,如棋盤然。」
香爐石 按《州志》「在石筍後。」
龍涎峽 按《州志》:「在州南五里,俗呼牛溺峽。」 判官佘勉學改龍頭,郡守崔世召改今名。
同官峽 按《州志》:在州南,俗呼晾紗峽。
《金雞石 》。《仙女石 》。《將軍石》。
湟水 在州城西下。東注陽山,出江口,合湞水,東南入於海。漢元鼎五年,以路博德討南粵,出桂陽,下湟水,即此。
雙溪水 在州城西南三里,舊龍津白馬廟門前。一出潭源,徑朱岡,合眾流入於湟;一出連山獲水,徑高良入於湟。蓋諸鄉水會為樂簪溪,而高良則專為一溪,至城西南始合為江。二溪之湊,其陽有倉石,當二溪之衝;其陰有坎穴,眾流匯焉。按《州志》,方春雨積,洪瀾瀰漫,津岸浩蕩,景為雙溪春漲。
五溪水 ,在州南十里。源於方山崑湖、橫溪、上葉、相思諸流合為一水,故名。
奉化水 在州北十五里。源於宜章黃莽山,南流至州西北,入於湟水。按《州志》,即星子水。上下盧水 ,在州西北十六里,源於藍山,合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