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潮泉 在縣北六里常歲鄉蓮塘官道傍。消長之候,與海潮同。又一在縣東桃江水口,又一在縣東滑石坑。《縣舊志》:在古桂陽,今為常歲鄉蓮塘村,距邑四十里。其泉二月至初秋,每日自丑時水湧出,至申時止。八月至初春,自申時水湧出,至丑時止,若海潮之有定候云。《通志》云:「斟水自東南為潮泉,湘川而西,通匯水」 穴,時井或枯涸彌年,或一日十盈十竭。按《連州志》:「潮泉在陽山者五:潮水鋪、滑石坑、潮下坑、蓮塘村、桃江水口。」

溫泉 在縣西常歲鄉龍阪之側。其水溫,按《縣志》名熱水池。去縣三十餘里,在溪岸之南。濱溪數武,有窟如杯泉,沸湧而出,四時溫熱,望其氣蓬勃如蒸,謂可以已疥,雖隆冬人爭浴焉。邑景為「溫水長春。」

雙女潭 在縣南五十里。相傳,有雙貞女溺此,每晴霽,有雙鯉見則雨;雨久,雙女見即晴。其上有瀑布出焉,下注而成淵。

黃牛灘 按《縣志》,「去治三十五里。」

泉灘 按《縣志》,「去治五十里。」

龍湫潭 按《縣志》,「去治七十里,景為龍湫,時雨。」 今屬連州界內。

三門灘 按《縣志》:「去治半里,水中三石如門,景為三門雪浪。」 又東曰官潭。

石磯灘 按《縣志》,「去治十八里。」

鳳凰灘 按《縣志》,去治四十五里。

清霜灘 按《縣志》,去治四十五里。

連山縣

天梯山 在縣北五十里。高險無草木。按《縣志》:「高數百丈,周約一百丈,其脈自巾子山而來」 ,山勢高聳,中有石梯,上而視之如登天,故名。長逕山 在縣東九里,中有長逕,以通往來。巍峨山 在縣南四十九里,高峻不可登,其上多茅竹。

黃連山 ,一曰「西山」 ,在縣西一百五十里,當二廣之交,其山聯絡,多草木。

中留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

大龍山 按《縣志》:「在縣北八十里,高數百丈,周圍五十餘里,岡巒迴盤,其狀如龍,故名。」

巾子山 按《縣志》:在縣北八十里,高數百丈,約百餘里。其形如巾子。頂上有石池,四時不涸。傍有錦邊桃李二株,實夏熟,芬芳襲人。有登其巔者,採食之,不覺饑。或私㩦至半山,風雨驟起迷路,棄之復霽。故有諺云:「巾子山宜吃不宜擔。」 長葉山 在縣西北一百六十里,猺獞所居。梁峒山 在縣南十二里,又南三十里曰上「帥峒。又東南三十里曰三江峒。又東南六十里曰石田峒。又西北十八里曰春峒。又西二十九里曰大富峒。又西北一百二十里曰梅峒,皆猺獞居之。」

大霧山 按《縣志》,「勢凌霄漢,嘗有霧氣,因名之。」 大帽山 按《縣志》,「形如大帽,故名。」

崑湖山 按《通志》,在縣治東北二百里,下瞰崑湖,山半舊有集山神祠。宋張栻詩:「崑湖擅奇勝,列嶂巧連綿。循環四來會,巍峨高插天。」 又按《縣志》,在邑東諸鶯鄉,高約五百丈,周僅一百里,其脈自大帽岡陵聯屬而來,下有崑湖,故名焉。鄧公山 按《縣志》,一名騰空山,在邑北一百里諸鶯鄉,高約三百丈,周三里餘,狀如蟹,其脈自韶陂村層岡起伏而來。昔刺史鄧阿魯遇高僧,舍其家。將出,留經一本,曰:「吾暫上高山。出門乘五色雲冉冉而去。」

仙人山 在縣東

豬頭山 在縣東

錦坑山 :在縣北四十里。

鐘留山 按《縣志》:「在縣北三十里永福鄉。高數百丈,周百餘里,其狀如鐘脈,與天梯山聯接,峻拔秀出,群峰傍擁,若留戀於左右,因名鐘留。」 上葉山 ,在縣北六里。

芙蓉山 按《縣志》:在縣西一百二十里。其山出芙蓉花最多,其竹筍則陰年有,陽年無,亦見與別山異者。孔鏞詩云:「半空削出玉芙蓉,上有寒光射九重。瑤樹瓊花風不謝,分明一片白雲封。」 天霞山 在縣東。

貞女石 按《縣志》,秦時有女遊此,卒遇風雨,一女化為石。有詩云:「當時非望夫,亦不採蘼蕪。自化為真質,因此入畫圖。風恬月鏡朗,雲散石房孤。寄語柳江婦,初心相似無。」

鐘山 按縣志在宜善司內,去縣西一百里許。慳山 ,按《縣志》,在長逕山,當道而立,行者至是必回頭俛身而入,俗呼之曰「回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