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63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小陳村橫水渡   。《藤涌》橫水渡。

南海賀豐岸橫水渡 。順德大沙尾渡。

都粘岡頭、三公廟渡 墩睦鋪等處渡。

《赤花招募》岡頭勒竹渡

東莞縣

新橋 在縣南門內。按《縣志》,「明洪武十四年,開設南海衛,增築城池,新建此。」

德生橋 在縣南岡。按《縣志》,宋放生池之地。舊名澤物,後改寶安橋。邑宰張勛修建,著作郎王容記之。初,橋造以木易壞。紹興二年,權宰趙汝漢命邑人吳克寬、鄧林率力重修,皆易以石,建亭橋上,扁曰「德生。」 邑進士梁該作《記》,今存。德安橋 在稅貨局西。按《縣志》,橫跨縣港,舊名建炎。後改為通濟。兵火後,橋亭廢。元大德四年,達魯花赤忙古歹重修,頗壯麗,改今名。民於橋上為市,俗名「市橋。」

興賢橋 在學西南

東門橋 在縣東門外

西門橋 在縣西門外

南門橋 在縣南門外

北門橋 在縣北門外

拱辰橋 :在北門水關內。

思泮橋 按《縣志》,因舊學在橋之東,故得名。遷學後,俗呼為羅村橋。

迎恩橋 在縣西之柵口。按《縣志》,宋淳熙間,邑宰陳公琦建,初以梁木架石基上,咸淳間,邑人張注易以石。舊名廣利,後改今名。

新村橋 在城西驛側

通濟橋 在縣東南烏沙村。

普安橋 在縣南寮步村。按《縣志》,正當驛路。巨石跨海,為橋九間。海水遷入港內九十餘灣。邑宰李巖築堤四千一百二十丈,即鹹潮堤。邑人翁炳詩曰:「長堤繚繞四千丈,斷港縈迴九十灣。誰架石虹來海上,行人平步碧波間。」

龍津橋 在縣西南臣上村。

永和橋 在筋竹岡。按《縣志》,「明天順七年,鄉老王宜信、林仁茂、陳以明、歐志端、黃仁初、駱思慎、劉文亨等募緣建。」

鼓慎峽浮橋 在縣東榴花村。

石龍橋 在塹頭,跨城壕。

北龍橋 在北關口

飛鸞橋 在西門內

環岡橋 在環岡村

通津橋 在北門外

演武橋 在演武街

永濟橋 在縣西南

廣濟橋 按《縣志》,「在茶園。明天順七年,耆民王宜信、林仁茂、陳以明、歐志端、黃仁初等捐貲募建。」

北埠橋 在東莞所

連鰲橋 在金鰲洲

永寧橋   、大通橋 俱在篁村。

平定橋 按《縣志》:在邑之柵口,舊名紹興橋,俗呼拱橋,後改今名。

新橋 在邑水北岸

永津橋 按《縣志》:「在縣西南三十里,初架木為梁,歲久朽壞。宋乾德四年,邑宰陳晏修以石,共長六丈,闊六尺,後堤堤圮。明宣德二年,鄉人重修如故。」

《蜑家租》渡  。《石碣》渡   。《茶園渡》。

西湖渡   。《水南》渡   。土岡渡。

吉洲頭渡  罾步渡   、石步渡。

《綠蘭渡   》《南村渡   》。《南岡渡》。

瀝口渡   西岡渡   。角蛇渡。

海南柵渡  ,沙江渡 以上諸渡俱在橫水。教場渡   ,茶岡渡   、西湖渡。

南頭渡   、南莆渡   、壆頭墟渡 :以上諸渡,俱在長河。

大坋渡   ,亭子步渡  二「石龍渡,寶潭渡   ,龍川渡   ,吳家涌渡,江門墟渡  ,新墟渡   ,新街口渡,中圍渡   ,佛山渡   ,新村渡。」

筋竹岡渡  、「《土江》渡。」

《鼓慎》渡 今改作「浮橋。」

「板橋《萬家租日渡  》。」 《梁家村》《橫水渡》。

南浦《江口二岸》橫水渡。

山石下橫水渡   ,新村連藤菜洲渡,下南橫水渡    ,蓢下茅洲橫水渡,涌口小水渡    ,蘇洲頭橫水渡。

《三丫潭》《橫水渡》。

小享《穀涌》《蜆涌》、翁家墩渡。